医生回答(9)
张宝辉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病情分析:
根据母亲和婴儿的血型,可以初步判断有没有溶血的可能,然后进一步检查释放溶血抗体,溶血性黄疸和感染引起的发热都需要积极的治疗,也是可以治疗的。
2018-03-13 07:17:44
孙金凤
副主任医师 辽源市中心医院
病情分析:
你好,新生儿溶血病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你描述的发热可能合并有感染,应积极治疗。
2018-03-13 07:25:55
张海强
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出生两天就出现黄疸、发高烧,考虑是出现新生儿溶血的症状,是由于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合而发生的一种过敏性血液疾病,新生儿溶血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新生儿的黄疸和贫血。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分两方面,一是用药物或照射等方法来抑制溶血过程,并改变胆红素的结构,使它从尿中排出或防止与神经组织结合,以保护神经系功能;二是用Rh阴性的男性血不断进行换血,以换出胎儿体内的Rh抗体和胆红素。对重症病例来说,药物治疗大多收效不大,需要反复换血,这对家庭来说,将是巨大的负担。
反复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妇女的抗体测定和羊水的胆红素测定,以及对胎儿发育情况的B型超声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病情,纠正贫血。在产后不久用抗Rh抗体对母体进行被动免疫,使胎儿Rh阳性的红细胞还没有来得及刺激母体产生抗体反应前就被破坏掉,有可能防止以后生育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新生儿溶血病即使经积极治疗,仍有可能导致残疾,所以有这种生育史的妇女最好避免再次生育。
2015-11-17 10:30:07
陈志平
医师 泸县兆雅中心卫生院
病情分析:
你好,当宝宝出现黄疸、发热的症状,首选措施应该是前往医院就医,由专业儿科医生判断黄疸类型,如果存在病理因素,应针对病因处理。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而导致皮肤、黏膜及眼白发黄,严重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约85%的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的黄疸,其中大多数是生理性的,原因包括:一,新生儿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二,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功能稍弱,还不能很好地将胆红素代谢掉,导致约6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如果排除了其他疾病原因,那就是所谓的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有一部分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新生儿溶血、感染、发热等一些疾病因素,这种黄疸就称之为病理性黄疸。
如果确定是溶血导致的黄疸,治疗上可以采取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法,应用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药物、肝酶诱导剂等,增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红细胞;换血疗法,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
2015-11-17 10:42:25
张清峰
医师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病情分析:
你好,宝宝出现黄疸、发热,不一定是新生儿溶血症造成的,请你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否则可能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如果在产前就已经诊断为溶血,那么在产期就应该开始治疗。可以进行血浆置换,以换出抗体,减少胎儿溶血;宫内输血,对胎儿水肿或胎儿血红蛋白较低者,而肺尚未成熟者,可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下注入脐血管或胎儿腹腔内,以纠正贫血;孕妇于预产期前1~2周口服药物,减轻新生儿黄疸;提前分娩,既往有输血、死胎、流产和分娩史的Rh阴性孕妇,如果符合指征,可考虑提前分娩。
黄疸是可以治疗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换血治疗、药物治疗。临床上常见的治疗黄疸的药物有酶诱导剂,它可以增加肝细胞处理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白蛋白,主要用于结合游离的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静注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溶血的患者,用于阻断溶血过程。对于存在换血指征的患者,使用他人的红细胞和血浆来替换掉患儿自身几乎全部的红细胞和血浆,以期达到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的目的。
2015-11-17 10:51:20
李春玲
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您好!新生儿黄疸是每个新生儿都要经历的过程,只是轻重的问题。但是,孩子出现高烧,一般是伴有病菌感染的情况了。当然,是可以治疗的。指导意见:
1、建议尽快带孩子到新生儿科住院详查,尽快明确病因和诊断,尽早遵医嘱针对性治疗。
2、家长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祝宝宝早日康复!
2016-01-12 17:26:35
张伟
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这情况应该积极治疗较好,建议观察是否抵抗力差导致感染发热情况,指导意见:
周以上及时到医院选择血常规检查看看在用药,但是应该避免太紧张,观察精神额食欲的情况是否正常,积极加强营养注意安全
2017-08-02 13:19:44
张锵
三级检验师 青岛国金中医医院
病情分析:
如果确诊是新生儿溶血症,必要时可以换血治疗.但如未确诊则不排除是感染因素导致了发烧和黄疸.
这里的医生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在这里回答问题的,请及时点击"采纳答案",这是对他们热心帮助的唯一肯定,谢谢!
2007-03-11 21:28:05
y医生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新生儿溶血症诊断:根据生后24小时内迅速出现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结合母、婴血型鉴定及特异性抗体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
应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及纠正贫血。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及光疗,必要时换血输血。
1.药物治疗
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中西药可联合应用。
⑴西药
①血浆或白蛋白 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血浆25ml/次静脉注射(100ml血浆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联结非结合胆红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静脉滴注,每天1~2次。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强的松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或氢化考地松每日6~8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静脉滴注。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药物控制下慎用。
③酶诱导剂 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尼可杀米每日100mg/kg,皆分3次口服。因需用药2~3天才出现疗效,故要及早用药。两药同用可提高疗效。
④葡萄糖及硷性溶液 葡萄糖可供给患儿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时,血脑屏障开放,可使胆红素进入脑组织的量增加,尚应及时输给硷性溶液纠正酸中毒,预防胆红素脑病。碳酸氢钠剂量(mEq)硷剩余×体重(kg)×0.3。
⑵中药
中药可以退黄,体外试验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常用的方剂有:①三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②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③消黄利胆冲剂茵陈9g,桅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以上三方可选其中之一,每日服1剂,分次在喂奶前服。亦有制成静脉输入剂应用者,其疗效较口服者为快。
2.光疗
⑴光疗原理 胆红素能吸收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脂溶性的胆红素氧化成为一种水溶性的产物(光-氧化胆红素,即双吡咯),能从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胆红素的吸收光带是400~500毫微米,尤其是在420~440毫微米波长时光分解作用最强,兰色荧光波长主峰在425~475毫微米之间,故多采用兰色荧光灯进行治疗。近年来,有报告绿光退黄效果胜于兰光者。
⑵光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患儿裸体睡于兰光箱中央,光源距婴儿体表50cm,两眼及外生殖器用黑罩或黑布遮盖。箱周温度应保持在30~32℃,每小时测肛温1次,使体温保持在36.5~37.2℃之间。光照时间根据病因、病情轻重和血清胆红素浓度减退的程度来定,可连续照射24~72小时。
光疗对结合胆红素的作用很弱。当血清结合胆红素 >64.8μmol/L(4mg/dl)、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时,光疗后胆绿素蓄积,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故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或肝功能有损害的病儿不宜作光疗。
3.换血输血
⑴换血目的 换出血中已致敏红细胞及抗体,阻止进一步溶血;减少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预防发生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⑵换血指征 ①产前已经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出生时有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及心力衰竭,脐血血红蛋白59.84~68.4μmol/L(3.5~4mg/dl),或生后6小时达102.6μmol/L(6mg/dl),12小时达205.2μmol/L(13mg/dl);③生后胆红素已达307.8~342μmol/L(18~20mg/dl)、早产儿胆红素达273.6μmol/L(16mg/dl)者;④已有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者。
⑶血清选择 ABO溶血症用AB型血浆,加O型红细胞混合后的血。Rh溶血症应有ABO同型(或O型),Rh阴性的肝素化血。血源应为3天内的新鲜血。
⑷换血量及速度 常用的换血量为85ml/kg,约为婴儿全血的2倍。每次抽出和注入的血量为10~20ml,病情重、体重轻者抽注10ml。速度要均匀,约每分钟10ml。换血后可作光疗。以减少或避免再次换血。
换血操作较复杂,易发生感染、血容量改变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所以必须谨慎从事。
生后2个月内,重症溶血常发生严重贫血,应注意复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
2007-03-12 09: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