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的症状有哪些呢?

2015-10-05
医生回答(17)
吴文娟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病情分析:
你好,脑动脉瘤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如果压迫神经,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话,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脑动脉瘤患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2018-06-12 11:12:09
芊芊秋雪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1.脑动脉瘤的症状和体征
(1)先兆症状: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大或漏血及脑局部缺血的过程,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概括起来先兆症状可分为三类,即:
①动脉瘤漏血症状: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等。
②血管性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等,这是由于动脉瘤突然扩大引起的,最有定侧和定位意义的先兆症状为眼外肌麻痹,但仅发生在7.4%的病人。
2015-10-05 07:37:27
庄生迷蝶 主治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过去人们称之为先天性脑动脉瘤,事实上先天性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70%~80%。
先天性脑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如巨大型动脉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动脉瘤症状和体征大致可分为破裂前先兆症状,破裂时出血症状,局部定位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2015-10-05 07:12:47
娲医生 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Hunt及Hess将颅内动脉瘤病人按照手术的危险性分为五级:
Ⅰ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Ⅱ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颅内动脉瘤内动脉瘤
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Ⅴ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若有严重的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慢性肺病及动脉造影上有严重血管痉挛,要降一级。
颅内动脉瘤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等,适用于下述情况:①病人病情不适合手术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开颅;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病人拒绝手术或手术失败;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2015-10-05 07:30:38
爱之刃 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缺血性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缺血性先兆症状最常见,可达69.2%,椎-基动脉动脉瘤则较少出现,这些表现可能与动脉痉挛以及血管闭塞或栓塞有关。
先兆症状中以头痛和眩晕最常见,但均无特异性,其中以漏血症状临床意义最大,应注意早行腰穿和脑血管造影确诊,早期处理以防破裂发生,从先兆症状出现到发生大出血平均为3周,动脉瘤破裂常发生在漏血症状出现后的1周左右。先兆症状出现后不久即可能有大出血,并且先兆症状的性质和发生率及间隔时间与动脉瘤的部位有关,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动脉瘤56.5%出现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痛,恶心呕吐。
2015-10-05 08:02:30
龙凯医 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出血症状:80%~90%的动脉瘤病人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故出血症状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最多见,出血症状的轻重与动脉瘤的部位,出血的急缓及程度等有关。
①诱因与起病:部分病人在动脉瘤破裂前常有明显的诱因,如重体力劳动,咳嗽,用力大便,奔跑,酒后,情绪激动,忧虑,性生活等,部分病人可以无明显诱因,甚至发生在睡眠中,多数病人突然发病,通常以头痛和意识障碍为最常见和最突出的表现,头痛常从枕部或前额开始,迅速遍及全头延及颈项,肩背和腰腿等部位,41%~81%的病人在起病时或起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部分病人起病时仅诉说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颈部僵硬,无其他症状;部分病人起病时无任何诉说,表现为突然昏倒,深昏迷,迅速出现呼吸衰竭,甚至于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死亡,部分病人起病时先呼喊头痛,继之昏迷,躁动,频繁呕吐,抽搐,可于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清醒,但仍有精神错乱,嗜睡等表现。
2015-10-05 08:18:14
熊传茂 医师 江西新建大塘沙溪卫生所
病情分析:
出血引起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少引起局灶性神经症状,但动脉瘤破裂出血并不都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各动脉分支上的动脉瘤,破裂出血会引起脑实质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神经症状为脑膜刺激症,表现为颈项强硬,克氏征阳性,因脑水肿或脑血管痉挛等引起精神错乱(记忆力障碍,虚构等),偏瘫(7%~35%),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锥体束征(30%~52%),7%~36%的病人出现视盘水肿,1%~7%的病人出现玻璃体下出血等。
脑实质内血肿引起症状与动脉瘤的部位有关,例如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出血常侵入大脑半球的额叶,引起痴呆,记忆力下降,大小便失禁,偏瘫,失语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常引起颞叶血肿,表现为偏瘫,偏盲,失语及颞叶疝等症状,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时可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等表现,脑实质内血肿尚可引起癫痫,多为全身性发作,如脑干周围积血,还可引起强直性抽搐发作。
2015-10-05 08:22:02
劳工职业病防范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全身性症状:破裂出血后可出现一系列的全身性症状:
A.血压升高:起病后病人血压多突然升高,常为暂时性的,一般于数天到3周后恢复正常,这可能与出血影响下丘脑中枢或颅内压增高所致。
B.体温升高:多数病人不超过39℃,多在38℃左右,体温升高常发生在起病后24~96h,一般于5天~2周内恢复正常。
C.脑心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病后1~2天内,一过性高血压,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癫痫,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多在发病后第1周内发生),心电图表现为心律失常及类急性心肌梗死改变,即Q-T时间延长,P波U波增高,ST段升高或降低,T波倒置等,意识障碍越重,出现心电图异常的几率越高,据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74.5%~100%,一般认为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发病后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以及下丘脑功能紊乱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另外,继发性颅内高压和脑血管痉挛亦可影响自主神经中枢引起脑心综合征。
2015-10-05 08:22:37
张民兴 主治医师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
病情分析:

胃肠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征象,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或柏油样便,系出血影响下丘脑及自主神经中枢导致胃肠黏膜扩张而出血,病人尚可出现血糖升高,糖尿,蛋白尿,白细胞增多,中枢性高热,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及电解质紊乱等。
再出血: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反复出血,其再出血率为9.8%~30%,据统计再出血的时间常在上一次出血后的7~14天,第1周占10%,11%可在1年内再出血,3%可于更长时间发生破裂再出血,第一次出血后存活的时间愈长,再出血的机会愈小,如病人意识障碍突然加重,或现在症状再次加重,瘫痪加重以及出现新的神经系统体征,均应考虑到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复查CT以确定是否有再出血,再出血往往比上一次出血更严重,危险性更大,故对已有出血史的动脉瘤病人应尽早手术,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2015-10-05 09:16:50
chenlong1982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局部定位症状:动脉瘤破裂前可有直接压迫邻近结构而出现症状,尤其是巨大型动脉瘤,破裂后可因出血破坏或血肿压迫脑组织以及脑血管痉挛等而出现相应的症状,而这些症状与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有密切关系,故在诊断上这些症状具有定位意义,常见的局部定位症状有:
脑神经症状:这是动脉瘤引起的最常见的局部定位症状之一,以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受累最常见,由于动眼神经走行在颅底,并且行程较长,与大血管关系密切,故可在多处受到动脉瘤的压迫而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约20%的病人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亦可压迫动眼神经引起麻痹;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可在动眼神经通过该动脉的下方时压迫此神经引起麻痹;颈内动脉动脉瘤5%的病人出现滑车神经麻痹或展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眼睑下垂,眼球外展,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等,常为不完全性麻痹,其中以眼睑下垂最突出,而瞳孔改变可较轻,颈内动脉动脉瘤,基底动脉动脉瘤常压迫三叉神经后根及半月节而产生三叉神经症状,其中以三叉神经第1支受累最常见,发生率为10%;表现为同侧面部阵发性疼痛及面部浅感觉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同侧嚼肌无力,肌肉萎缩,张口下颌偏向病侧等,基底动脉动脉瘤最容易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在少数病人中,可以出现三叉神经麻痹的表现。
2015-10-05 09:27:24
fancx2010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视觉症状:这是由于动脉瘤压迫视觉通路引起的,Willis环前半部的动脉瘤,例如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可压迫视交叉而出现双颞侧偏盲或压迫视束引起同向偏盲,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可压迫一侧视神经而出现鼻侧偏盲或单眼失明,眼动脉分支处动脉瘤常引起病侧失明,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可压迫一侧视神经或视束,造成一侧鼻侧偏盲或同向性偏盲,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可因破裂出血累及视辐射及枕叶皮质,而产生同向性偏盲或出现幻视等,由于在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病人常伴有意识障碍故不易查出上述视觉症状,因此临床上这些视觉症状的定位诊断意义不大。
眼球突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由于动脉瘤压迫或堵塞海绵窦引起眼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搏动性眼球突出,结合膜水肿和眼球运动障碍,并可在额部,眶部,颞部等处听到持续性血管杂音。
2015-10-05 09:33:00
苏昶医生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偏头痛:动脉瘤引起的典型偏头痛并不多见,其发生率为1%~4%,头痛多为突然发生,常为一侧眼眶周围疼痛,多数呈搏动性疼痛,压迫同侧颈总动脉可使疼痛暂时缓解,这种动脉瘤引起的偏头痛,可能是由于颈内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功能紊乱所致。
下丘脑症状:动脉瘤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丘脑下部的血液供应而引起一系列下丘脑症状,主要表现为尿崩症,体温调节障碍,脂肪代谢障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肥胖症及性功能障碍等,由破裂出血造成的下丘脑损害,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而出现呕血便血。
其他症状: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后可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偏瘫,失语,出血早期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短暂轻瘫,常为一侧或双侧大脑前动脉痉挛,提示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少数病例中(0.3%)可于病侧听到颅内杂音,一般都很轻,压迫同侧颈动脉时杂音消失。
2015-10-05 09:37:12
爱的守护lll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颅内压增高症状:一般认为动脉瘤的直径超过2.5cm以上的未破裂的巨大型动脉瘤或破裂动脉瘤伴有颅内血肿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由于巨大型动脉瘤不易破裂出血,它所引起的症状不是出血症状而是类脑瘤症状,主要是动脉瘤压迫或推移邻近脑组织结构引起,并伴有颅内压增高或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加速颅内压增高的出现,巨大型动脉瘤引起的类脑瘤表现,除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盘水肿外,尚有类脑瘤定位征,如鞍区动脉瘤,类似于鞍区肿瘤;巨大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突入侧裂可出现额颞肿瘤的表现;巨大型基底动脉动脉瘤可侵及大脑脚,下丘脑,脑干,引起脑积水,类似于脑干肿瘤;巨大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可突入桥小脑角,而出现桥小脑角肿瘤的体征,巨大型动脉瘤引起的眼底水肿改变,与破裂出血时引起的眼底水肿出血改变有所不同,前者为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盘水肿,后者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这是由于血液从蛛网膜下腔向前充满了神经鞘的蛛网膜下腔,而使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2015-10-05 09:47:32
杜江华 主治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动脉瘤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表现,例如,颈内动脉动脉瘤或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可出现头痛,双颞侧偏盲,肢端肥大,垂体功能低下等类鞍区肿瘤的表现,个别病例亦可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人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可出现急性精神障碍,表现为急性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兴奋,幻觉,语无伦次及暴躁行为等。
动脉瘤破裂后脑血流量的变化:脑动脉瘤破裂后不论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多数病例可持续存在不同程度的平均脑血流量降低,破裂侧降低更为明显,脑动脉破裂后脑血流量的下降与脑血管痉挛,脑实质内血肿形成,脑室扩大及颅内压升高等因素有关,破裂后并发脑实质内血肿形成后,平均脑血流量可明显降低,即使血肿消失后,脑血流量仍持续低下,脑室明显扩大者,平均脑血流量亦明显降低,但脑室引流后,脑血流量可明显恢复,当颅内压超过1.92kPa时,平均脑血流量可低于5μl/(g·s)。
2015-10-05 09:49:45
孔医生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较少见,占全部动脉瘤的0.6%~4% ,占椎-基动脉动脉瘤的1%~15.4%,常发生在与后交通动脉及额前支交接的两个部位,其特点为:
①与后交通动脉交接处的动脉瘤可产生动眼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交叉瘫。
②与额前支交接处的动脉瘤可出现同向性偏盲,额叶癫痛等。
③3/4的病人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其他症状尚有偏瘫,Weber综合征,滑车,展,面神经麻痹等。
④约80%长成巨大型动脉瘤而压迫脑干出现对侧偏瘫,延髓性麻痹或精神症状等。
⑤常伴有胎儿型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动脉瘤:占全部动脉瘤的5%~8%,基底动脉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分基底动脉分叉部,基底动脉主干及基底动脉起始部等,其临床特点为:
①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占2%),以两侧大脑后动脉的分叉部最常见,占34%~51% ,由于其位置深在,手术极为困难;损伤其穿动脉时可引起昏迷,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及自主神经失调等,此部位的动脉瘤瘤顶70%指向上方,10%~15%指向腹侧,余指向背侧。
②基底动脉主干上的动脉瘤占椎-基动脉系动脉瘤的15%~25%,多发生在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可压迫动眼或滑车神经出现脑神经麻痹,也可累及三叉神经而引起三叉神经痛;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可引起同侧面肌痉挛,或类似桥小脑角肿瘤的表现或出现梅尼埃综合征。
2015-10-05 09:56:27
于仲君 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
压迫症状:瘤体压迫周围组织而引起的症状,多为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脑神经功能障碍及内分泌障碍等,约64%的病人是由于病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而就诊。
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就诊的占36%,常伴有脑室内或脑内出血,临床分级差,病死率高。
缺血症状:巨型动脉瘤压迫动脉分支使之缺血,或血栓形成而引起脑梗死,巨型动脉瘤内血液蓄积较多时,也会使载瘤动脉远端及动脉瘤周围的脑组织缺血,产生盗血现象。
全身症状:巨型基底动脉瘤可造成阻塞性脑积水,婴儿患巨型动脉瘤常导致淤血性心衰,使病人发绀,发育迟缓,此外,巨型动脉瘤病人还可以有癫痫发作。
巨型动脉瘤的CT有其特点,未用对比剂时,CT影像显示动脉瘤为局限性高密度,周围无水肿,用对比剂后,显示瘤腔内为均匀一致的高度加强,但须注意,少数巨型动脉瘤周围有水肿,与蝶骨嵴脑膜瘤在CT上难以鉴别,巨型动脉瘤内可以部分或完全形成血栓,完全形成血栓时,未用对比剂的CT扫描表现为密度稍高,轮廓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其中呈斑点状,用对比剂则呈环状密度增高影像,这可能与动脉瘤壁血管丰富有关,若有血肿,则动脉瘤位于血肿的周边,完全形成血栓的巨型动脉瘤在CT上可能被疑为占位病变,偶尔巨型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并阻塞其动脉分支,造成脑水肿及脑中线移位,动脉瘤壁可有钙化或钙化在瘤壁外方。
2015-10-05 10:27:41
弓建华 其他 其他
病情分析:
巨型动脉瘤除非完全形成血栓,不然不能防止出血,一般认为动脉瘤内的血栓形成需要数年,血栓形成为向心性的,即血块呈层状由外部向中心形成血栓,也偶有动脉瘤出血时,同时,在瘤内形成血栓的,完全形成血栓时易误认为颅内肿瘤。
对于绝大多数动脉瘤来说,确诊主要是根据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造影来确诊,腰穿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简单和最可靠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上述辅助检查确诊动脉瘤并不困难,凡中年以后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一侧展神经或动眼神经麻痹;有偏头痛样发作,伴一侧眼肌麻痹;反复大量鼻出血伴一侧视力视野进行性障碍,以及出现嗅觉障碍者,均应考虑到动脉瘤的可能,应及时行辅助检查或脑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一般来说,如果造影质量良好,造影范围充分,阅片水平较高,则96%以上的动脉瘤可以得到确诊。
2015-10-05 10:54:59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