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2 4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
求助 ——不安腿综合症治疗
不安腿综合症症状:病人晚间就寝室单腿或双腿有难以名状的不适感。或小腿酸痛,发紧;
或有灼烧感。用手捶击,揉按可稍为好转,起床活动一会症状也可减轻。躺下后又会复发,可严重影响睡眠。曾多处治,而疗效不佳,也检查不出异状。
曾服用:
肌醇片:每晚服1克
三莨宕碱片:每次10毫克,每日3次
或:谷维素片: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维生素E胶丸: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
病人初期服用时,症状有明显减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减轻症状消失,又恢复到以前状态。
请专业人员,专家给予帮助,谢谢!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不安腿综合征(RLS)系指小腿深部于休息时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运动、按摩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综合征,又称“不安肢综合征”,首选多巴胺能药物如复方多巴制剂或多巴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或罗匹尼罗。
其他答案 (3)
病情分析:
可以用腿不气压带加压后局部用药物打血管的办法。
病情分析:
白天多运动,服用黛力新
病情分析:
【诊断】1.临床表现:本病见于各年龄组,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主要表现为四肢感到针刺、酸麻、胀痛、虫蚀、蚁走感等难以形容的异常感觉和不适,辗转不安,以下肢为主,症状在白天活动中不出现或很少出现,主要发生在入睡之前或在夜间坐着或躺着,以及午休睡眠时出现;更常于晚上临睡前或睡醒后出现症状。坐卧不安,小腿酸胀难忍或有说不出的难受感觉,有难以抵抗的迫切地活动下肢,或通过敲击、捶打或揉捏下肢,或活动关节、走动后可使症状暂时减轻及缓解,但不久又可再次出现;活动下肢后可以暂时地缓解,因而,患者下床室内或室外活动约30分钟后再去睡觉,往往一个晚上反复多次,令人烦躁不安,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与休息;由于“难受”的感觉影响患者入睡,常常伴有焦虑、烦躁不安,恐惧夜晚的到来。病程长者往往伴有情绪低落、抑郁,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厌烦,造成患者入睡困难、失眠、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碍。经多种睡眠描记法研究,多数患者有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legsmovementsofsleep,PLMS)。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的苦恼与睡眠障碍,乃至出现自杀念头。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是睡眠期间一侧或双侧下肢刻板性周期性运动。该运动主要发生在非眼快动期(nonrapideyemovement,NREM)睡眠中,包括足背屈、足拇趾伸直、屈膝与屈髋关节。这三处的屈曲运动平均持续1.5~2.5秒钟。这种动作在上肢极少发生。肢体运动可伴随着清醒或醒觉。肢体运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间隔30秒左右,持续数秒到几小时,在睡眠中不被抑制,而由睡眠或瞌睡而启动这种周期性肢体运动。但也不同于睡眠性抖动(睡眠惊动),一般认为睡眠性抖动为正常现象。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2实验室检查临床常用的各种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是正常结果。对于最近出现症状的患者,应检查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肌酐、促甲状腺激素等。【诊断要点与鉴别】⑴在中老年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⑵表现为双下肢或四肢肌肉深部难以言状的异常痛苦感觉;⑶多在休息或深夜欲睡时发病或症状加重;⑷一般检查或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⑸症状可持续多年或反复发作。应与神经症鉴别。神经症患者常有精神创伤因素、心理背景,症状多变,白天、晚上均有症状,也不限于下肢。【防治】1.积极寻找和治疗原发病。2.药物治疗:①卡马西平:0.1g/晚,睡前服,每周增加100mg至300mg,服2周,总疗程4~5周;②可乐定:0.1mg~0.3mg/晚,睡前服,可使症状迅速消除,但停药易于复发,重服仍有效;③氯硝安定:0.5mg~2mg/晚,睡前服,3~4周,失眠改善,睡眠中腿动次数明显减少;④协良行:25µg/晚,睡前服,每周逐渐加量,直到250µg/晚;⑤溴隐亭:2.5mg/晚,睡前服,逐渐加量,一个月以后达到7.5mg/晚;⑥美多巴250片:¼片/晚,睡前服,逐渐加量,1周后达到半片~1片/晚,睡前服,85%的患者临床症状可完全消失;⑦菸酸肌醇酯,2.0g,1次/晚;⑧潘生丁50mg,3次/d或尼莫地平20mg,3次/d;⑨其他药物:包括羟考酮、卡巴喷丁(gabapentin)、罗匹尼洛。⑩临睡前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防止惊醒但不能防止夜间的腿部动作。3.预防措施:(1)尽可能查找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例如补充铁剂纠正缺铁性贫血,积极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控制糖尿病等。(2)避免可能导致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的生活因素,如戒烟、酒,咖啡及含咖啡的饮料可加重或诱发RLS,不饮用咖啡或浓茶等。(3)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当采取综合治疗。每天按时睡眠,睡前热水浴对改善症状有效。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20分钟并稍微活动。再喝上一杯热牛奶,帮助入睡,但应用美多巴250片治疗者不可以。(4)如果症状严重而影响入睡,可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不可长期靠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5)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多数患者经治疗可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