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7 4人回答
性别:男
健康咨询描述:化验检查结果:有说是皮肤结核;有说风湿引起的;至今未查出结果;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未治疗;它自己好了;又来回反复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肤生红色结节,绕胫(小腿)而发,红斑排成一条条索状,形如瓜藤缠绕在树干上,故中医称之为“瓜藤缠.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l%左右,常见于春秋季节,多见于青年女件,多数发病年龄在20—40岁.皮损多见于小腿伸侧,少见于大腿及前臂,急性过程,3—6周可以自愈,不留痕迹,但易于反复.
结节性红斑的致病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最早报道为链球菌感染,观察发现;结节性红斑在症状发生之前,约有80%以上的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50%左右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一般在感染三周内发病.药物因素也可引起本病,过去一直认为磺胺,溴剂和碘剂均有可能致病,近年来发现口服避孕药物也可引发本病.中医则认为,素禀血热内蕴之体,或过食辛辣炙热,郁久化热,湿热下注 凝滞血脉 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而成结或脾虚湿盛,阳气不足,腠理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人,流注经络而成结节.
结节性红斑以双胫对称发生梅核大小疼痛性结节为主要症状.发病之初多有发热及关节痛.皮损常突然发生,小若梅李,大似红枣,少则数个,多达数十.对称出生,绕胚而发,尤以胫前居多.如瓜藤所缠,微隆皮面,皮肤紧绷 周围肿胀,触之灼热而疼痛.其色由鲜红渐为紫红 最后变为黄色,自行消退.结节可持续数天或数周,缓慢消退,多无溃疡,不会留疤痕,但可反复发生.少数侵及大腿,上臂伸侧,面颊,但一般结节小而浅.
中医治疗本病常分成三型辨证施治.血热内蕴型,主要症状为:结节呈梅核大小,其色鲜红 灼热疼痛,伴发热口渴,关节肿痛,步履艰难,便结溲赤.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丹 皮10g 赤 芍10g 王不留行10g 泽 兰10g
当 归10g 红 花10g 桃 仁10g 川牛膝10g
香 附10g
水煎服 每日2次,每次150ml.
湿热下注型,主要症状为结节大如红枣,绕胫而发,如瓜藤所缠,时有疼痛,关节沉重酸痛,腿脚浮肿,压之有凹,伴周身乏力,困倦嗜卧,小溲黄浊.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苍 术10g 黄 柏10g 生薏苡仁10g 生 地1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王不留行10g 当归10g
六一散2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寒湿阻络型 主要症状为结节绕胫而发,如梅似李 其色淡红或紫暗,反复发作,经年不愈 遇寒尤甚,伴面色晄白,手足厥冷.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当 归 10g 桂枝 10g 木 通 10g 细辛 3g
赤芍 10g 白 芍 10g 甘草 10g 大 枣 5枚
水煎服 每日2次 每次 150ml.
结节性红斑若症状不重可以选用中成药大黄蟅虫丸,二妙丸,散结灵,除湿丸治疗.
外治法:可选用化毒软膏,芙蓉育外涂供处.或取如意金黄散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也可用新鲜马齿苋捣碎后外敷患处.
一旦患病,应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寻找病因,积极祛除病因: 避免劳累及过度紧张;忌食辛辣厚味,血腥发物等;切不可滥用药物,最好选中药治疗,既可获得良好疗效,又能避免毒副作用;尤其反复发作的患者,更应坚持服用中药.平时应注意避风寒,潮湿; 冬季发作者应注意保暖; 减少行走,尤其不宜久行,久立.
其他答案 (3)
病情分析:
您好!综合您提供的资料,有如下特点:结节性红斑,是皮肤结核,还是风湿小结。根据上述情况,如果在小结中发现郎罕氏细胞与干酪样坏死就考虑是结核性。
病情分析:
你好,结节性红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春秋季节好发,引起该病原因尚不明了,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免疫反应;某些治病细菌如链球菌和结核杆菌等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一般认为该病多与感染,药物,全身性或内脏性疾病等有关,但仍有大约 50%左右的患者无明显原因,最值得重视的原因有两方面:即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结节性红斑容易复发,日常生活中预防它的发生很重要,主要是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寻找一切可疑病因并将其祛除.如有明显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治疗,疼痛剧烈时可内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等,必要时可加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此外,氨基砜及中成药雷公藤对治疗本病亦有效,皮损局部可外涂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值得一提的是,本病急性发作时应注意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水肿.
病情分析:
你好,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皮肤生红色结节,绕胫(小腿)而发,红斑排成一条条索状,形如瓜藤缠绕在树干上,故中医称之为“瓜藤缠”.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l%左右,常见于春秋季节,多见于青年女性,多数发病年龄在20—40岁.皮损多见于小腿伸侧,少见于大腿及前臂,急性过程,3—6周可以自愈,不留痕迹,但易于反复.结节性红斑的致病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最早报道为链球菌感染,药物因素也可引起本病.一旦患病,应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寻找病因,积极祛除病因;避免劳累及过度紧张;忌食辛辣厚味,血腥发物等;切不可滥用药物,最好选中药治疗,既可获得良好疗效,又能避免毒副作用;尤其反复发作的患者,更应坚持服用中药.平时应注意避风寒,潮湿,冬季发作者应注意保暖, 减少行走,尤其不宜久行,久立.因此关键是找出病因,从根本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