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9 10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你好!我现在在医院就诊说是我患的是硬皮病,请问硬皮病有哪些症状!它好医治吗?谢谢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硬皮病的症状: 一,分类1)局限性硬皮病 包括硬斑病,带状硬皮病,点滴状硬皮病.2)系统性硬化症 包括肢端硬皮病,弥漫性硬皮病,CREST综合征(包括肢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钙质沿积,雷诺氏现象,食管蠕动异常症状,此为系统性硬化的一个类型,予后较好. 二,症状和体征:1.局限性硬皮病(注意:部分局限性硬皮病可以转化为系统性硬皮病,两者没有绝对界限!)
(1)硬斑病: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皮肤活检符合硬皮病改变.(2)带状硬皮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病变演变过程同硬斑病.(3)点滴状硬斑病: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其演变过程似硬斑病.2.肢端硬皮病与弥漫性硬皮病.肢端硬皮病有雷诺氏现象,皮损从远端向近端发展,躯干,内脏累及少,病程进展慢,预后好;弥漫性硬皮病病变由躯干向远端扩展,雷诺现象少,内脏受累多.病情重,病变进展快,予后差.(1)雷诺氏现象:为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波动时出现发白→青紫→变红三相改变,经保暖后可缓解 (2)皮肤: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三期.
其他答案 (9)
病情分析:
一,分类
1)局限性硬皮病 包括硬斑病,带状硬皮病,点滴状硬皮病.
2)系统性硬化症 包括肢端硬皮病,弥漫性硬皮病,CREST综合征(包括肢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钙质沿积,雷诺氏现象,食管蠕动异常症状,此为系统性硬化的一个类型,予后较好.)
二,症状和体征:
1.局限性硬皮病
(注意:部分局限性硬皮病可以转化为系统性硬皮病,两者没有绝对界限!)
(1)硬斑病: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皮肤活检符合硬皮病改变.
(2)带状硬皮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病变演变过程同硬斑病.
(3)点滴状硬斑病: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其演变过程似硬斑病.
2.肢端硬皮病与弥漫性硬皮病
肢端硬皮病有雷诺氏现象,皮损从远端向近端发展,躯干,内脏累及少,病程进展慢,预后好;弥漫性硬皮病病变由躯干向远端扩展,雷诺现象少,内脏受累多.病情重,病变进展快,予后差.
(1)雷诺氏现象:为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波动时出现发白→青紫→变红三相改变,经保暖后可缓解;
(2)皮肤: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三期.
CREST综合征,具体其中5条症状的3条,或3条以上加着丝点抗体阳性可诊断.
【发病原因】
该病病因,病机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在硬皮病患者中,某些HLA-Ⅱ类抗原表达较常人明显增高.
2,学品与药物:如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硅,二氧化硅,环氧树脂,L色氨酸,博莱霉素,喷他佐辛等可诱发硬皮与内脏纤维化.
3,免疫异常:本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到特异性抗Scl-70自身抗体.说明本病的发生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4,结缔组织代谢异常:本病特征性改变是胶原产生过多,皮肤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多.
5,细胞因子的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参与本病的发病,如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
6,血管异常:大多数硬皮病患者均表现有雷诺现象,病理学显示,小动脉和微血管内膜增厚.【实验室检查】
可表现为贫乏,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沉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免设检查:ANA阳性率>90%,主要为斑点型和核仁型,约20%抗RNP抗体阳性,约50%-90%CREST患者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标记性抗体),20%-40%系统硬化病患者血清SCL-70抗体阳性,(标记性抗体),30%病例RF的性,周围血T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其中T辅助细胞增多,T抑制细胞减少.
[编辑本段]【治疗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部分病例治疗后可停止发展或缓解.两型在治疗上无大的差别.
(一)一般治疗 去除感染病灶,加强营养,注意保暖和避免剧烈精神刺激.
(二)血管活性剂 主要用于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1.丹参注射液 每毫升相当原生药2g,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或间歇应用.对皮肤硬化,张口和吞咽困难,色素沉着,关节僵硬和疼痛以及雷诺现象等有一定效果,但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
2.胍乙啶(guanethidine) 开始量12.5mg/d,渐增加于25mg/d,3周后改为37.5mg/d.对雷诺现象有效(有效率约50%).
3.甲基多巴 125mg,每日3次(或1~2g/d).能抑制雷诺现象.
(三)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
1.青霉胺(D-penicillamine) 能干扰胶原分子间连锁的复合物,抑制新胶的生物合成.开始服250mg/d,逐渐增至全量1g/d,连服2~3年,对皮肤增厚和营养性改变疗效显著,对微循环和肺功能亦有改善,并能减少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在服药过程中,本药对肾可有刺激,并能抑制骨髓,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若同时伴服左旋合酰胺(I-glutamine)0.2g,每日3次,其疗效较单服青霉胺为佳.
2.秋水侧碱(colchicine) 能阻止原胶原转化为胶原,抑制胶原的积贮.用量为每日0.5~1.5mg,连服3个月至数年,对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及食管改变均有一定疗效.用药期间如有腹泻可减量或给于半乳糖甙酶(β-galactosidase).
3.积雷甙(asiaticoside) 为中药积雪草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实验证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软化结缔组织.用法为:片剂(每片含积雪甙10mg)每日服3次,每次3~4片;针剂(每支2ml含积雪甙20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每次1支.对外国佬化硬皮,消除组织浮肿,缓解关节疼痛,愈合溃疡等均有相当效果(有效率约80%),一般1个月左右开始见药.
(四)抗炎剂 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早期的炎症,水肿,关节等症状有效.一般常先用泼尼松30mg/d口服,以后渐减于5~10mg/d的维持量.如有蛋白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存在应避免应用.
(五)免疫抑制剂 如硫唑嘌呤(75~150mg/d),苯丁酸氮芥(6mg/d),环磷酰胺(50~200mg/d)等均可选用,对关节,皮肤和肾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常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六)物理疗法 包括音频电疗,按摩和热浴等,其中音频电疗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局限型者可使之完全恢复,系统型亦有软化肌肤,改善组织营养,愈合溃疡之效.开始每日治疗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待病情好转后可隔日1次,治疗时间较久.
(七)其他 如封闭疗法,维生素E,复合磷酸酯酶片,以及丙酸睾丸素等均可酌情配合选用.
【预防常识】
本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调节失常,结缔组织代谢及血管异常相关.局限型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系统型可伴多脏器损害,发病隐袭,疾病经过缓慢,常可迁延数年乃至数十年以上,加上食道胃肠损害,肺,心,肾均能累及,最后多因营养障碍,各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及并发症而告终.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不一,但药物可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我国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合理对症选用药物,加强患者信心,坚持配合用药当会有更好疗效.
病情分析:
硬皮病根据症状和体征可有以下几种表现:
1.局限性硬皮病 硬皮病
(1)硬斑病:初起为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淡红或紫红色水肿性发硬片块损害.数周或数月后渐扩大,直径可达1~10cm或更大,色转淡呈淡黄或象牙色,周围常绕淡紫或淡红色晕.表面干燥平滑,呈蜡样光泽,触之有皮革样硬度,有时伴毛细血管扩张.局部不出汗,亦无毛发.损害可单个或多个.经过缓慢,数年后硬度减轻,渐出现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躯干为多见.在局限型中此形最为常见,约占60%.泛发性硬斑病罕见,其发生和发展类似斑硬皮病,但特点为损害数目多,皮肤硬化面积大,分布广泛而无系统性损害.好发于胸腹及四肢近端,但面,颈,头皮,前臂,小腿等处亦可受累.常可合并关节痛,神经痛,腹痛,偏头痛和精神障碍.少数患者可转为系统性硬皮病.
(2)带状硬皮病:常沿肢体或肋间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但头皮或面额部亦常发生,经过与片状损害相似,但皮损有明显凹陷,有时皮损下的肌肉,甚至骨骼可有脱钙,疏松,吸收变细.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
(3)点滴状硬斑病: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其演变过程似硬斑病.表面光滑发亮,呈珍珠母或象牙色,周围有色素沉着,时间较久,可发生萎缩.此型比较少见硬皮病
2.肢端硬皮病与弥漫性硬皮病硬皮病
肢端硬皮病有雷诺氏现象,皮损从远端向近端发展,躯干,内脏累及少,病程进展慢,预后好;弥漫性硬皮病病变由躯干向远端扩展,雷诺现象少,内脏受累多.病情重,病变进展快,预后差.硬皮病
(1)雷诺氏现象:为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波动时出现发白→青紫→变红三相改变,经保暖后可缓解;
(2)皮肤: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三期.硬皮病
水肿期:皮肤紧张变厚,皱纹消失,肤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呈非凹陷性水肿.肢端型水肿常先从手,足和面部开始,向上肢,颈,肩等处蔓延.在弥漫型中,则往往由躯干部先发病,然后向周围扩展. 硬皮病
硬化期:皮肤变硬,表面有蜡样光泽,不能用手指捏起.根据受累皮肤部位不同,可产生手指伸屈受限,面部表情固定,张口及闭眼困难,胸部紧束感等症状.患处皮肤色素沉着,可杂有色素减退斑,毛发稀少,同时有皮肤瘙痒或感觉异常.
萎缩期: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甚至皮下组织及肌肉亦发生萎缩及硬化,紧贴于骨骼,形成木板样硬片.指端及关节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并有患区少汗和毛发脱落现象.少数病例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
上述皮肤损害在各种硬皮病中很为普遍,但值得指出的是,也有全无皮肤症状的硬化症存在.硬皮病
(3)肌肉 受累并不少见,症状包括肌无力,弥漫性疼痛.有些病例可似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肌肉受累明显者可发作肌萎缩. 硬皮病
(4)骨和关节 先有关节的红肿痛者约占12%,在病程中发展成关节改变的占46%,表现自轻度活动受阻至关节强直以致挛缩畸形.手的改变最为常见,手指可完全僵硬,或变短和变形.指端骨的吸收可呈截切状表现. 硬皮病
(5)内脏
消化系统:舌的活动可因系带挛缩受限,齿因根尖吸收变疏松,食管受累相当常见(45%~90%),表现为吞咽困难,多伴有呕吐,胸骨后或上腹部饱胀或灼痛感(因反流性食管炎所致).胃肠道受累可有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硬皮病
心血管系统:约61%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受累.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均有发生.临床表现为气急,胸闷,心绞痛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左心或全心衰竭(亦可因肺部损害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引起右心衰竭),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心电图有异常表现. 硬皮病
呼吸系统:肺部受累时可发生广泛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活量减少,临床表现为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
泌尿系统:肾脏受累约占75%,可发生硬化性肾小球炎,出现慢性蛋白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严重时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硬皮病
神经精神系统:少数病例有多神经炎(包括颅神经),惊厥,癫痫样发作,性格改变,脑血管硬化,脑出血,以及脑脊液中蛋白增高和脑电图异常.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各脏器硬化的结缔组织病.类似中医的“皮痹”,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发病原因为寒凝经脉,腠理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侵袭,阻于皮肉经脉之间;或气滞血瘀,营卫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停留在经络血脉之间;或脾肾阳虚,阴阳失调,肌肤失于温煦,日久肌肉萎缩,坚硬如皮革.以上三种病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西医没有治疗硬皮病的好办法.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内服加外用,根据各型进行辨证施治.对硬皮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阻止疾病进展,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采用的治疗措施主要应用抗纤维化,扩血管,免疫调节,免疫抑制药和对症处理.如果坚持长期系统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硬皮病病人雷诺现象常很严重,医生常给病人服用—些扩血管药,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如果病人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则更需要服用扩血管药.常用的有心痛定,开搏通,依那普利等.还可辅助服用复方丹参片,肠溶阿司匹林.
对于弥漫型硬皮病病人,临床上常用强的松30毫克~ 40毫克/日,连用3~4周后逐渐减量,以15毫克/日维持,通常对病人的炎症性病变如肌炎,问质性肺炎,心肌病变,心包积液有一定疗效.但不能阻止本病的进展.对于弥漫型硬皮病尤其是有肾脏,肺脏等内脏损伤的病人,医生常常在给予强的松的同时,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环磷酰胺,依木兰等,雷公藤也经常使用.另外,对于病人出现的症状常给—些对症治疗,如关节痛,肌痛可服用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奇诺力等非激素类的抗炎药物.若病人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服用吗丁林,雷尼替丁等药物.抗纤维化常用的药物有青霉胺和秋水仙碱,连用数月到数年.对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和食道病变均有一定效果,但对晚期病人不能阻止皮肤,肌肉病变进展及肺功能恶化.近年来,国外已有用γ干扰素治疗硬皮病的报道,该药可以使皮肤软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然而,药物包括中药也是一样,除了治疗作用外,还有它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强的松,免疫抑制剂,因而,病人一旦发现有皮肤变硬,发紧,雷诺现象或其它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一经诊断硬皮病,一定要在风湿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绝不能自己随便用药,以免耽误治疗,甚至发生意外.
病情分析:
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皮肤增厚,纤维化为特征,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硬皮病患者的皮肤出现变硬,变厚和萎缩的改变,依据其皮肤病变的程度及病变累及的部位,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
局限性硬皮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系统性硬皮病,又称为系统性硬化症,可累及皮肤,滑膜及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肺,肾,心,血管,骨骼肌系统等,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硬皮病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比率约为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基本的病理变化是结缔组织的纤维化,萎缩及血管闭塞性血管炎等.
病情分析:
硬皮病现称系统性硬化症.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并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5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4倍.
症状和体征:
1.局限性硬皮病
硬斑病: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皮肤活检符合硬皮病改变.
带状硬皮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病变演变过程同硬斑病.
点滴状硬斑病: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其演变过程似硬斑病.
2.肢端硬皮病与弥漫性硬皮病
肢端硬皮病有雷诺氏现象,皮损从远端向近端发展,躯干,内脏累及少,病程进展慢,预后好;弥漫性硬皮病病变由躯干向远端扩展,雷诺现象少,内脏受累多.病情重,病变进展快,予后差.
雷诺氏现象:为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波动时出现发白→青紫→变红三相改变,经保暖后可缓解;
皮肤: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三期.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部分病例治疗后可停止发展或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