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2 4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活检病理诊断是慢性宫颈伴糜烂及磷化累及腺体是什么意思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您好!建议您做利普刀治疗 利普刀对子宫的影响小,不会影响生育的,是比较适合未育女性的.若重度的宫颈糜烂不治疗的话,宫颈内有严重的炎症存在时宫颈内的分泌物会很多阻止精子的通过,而且其中的白细胞也会吞噬精子,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不孕,同时炎症长期不治疗会有癌变的可能,建议 你最好能积极治疗.一次基本就可以痊愈
其他答案 (3)
病情分析: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下面我来给你谈谈“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发生于急性子宫颈炎之后,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裂伤造成宫口变形,经常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
因慢性宫颈炎的症状常为其他妇科病所掩蔽,故多在例行妇科检查时始发现.通过窥器视诊可见宫颈有亮红色细颗粒糜烂区及颈管分泌脓性粘液样白带,即可得出诊断,有的则宫颈局部充血,肥大.
在排除恶性病变及控制特殊性或非特殊性感染后,以局部治疗为主,使糜烂面柱状上皮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
1)药物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药物治疗方法繁多,常用有以下几种:
1.局部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灌洗可用1:5000过锰酸钾溶液,1:1000新洁尔灭溶液,1%醋酸溶液或0.5--1%乳酸溶液.轻度表浅者可用棉签蘸5--10%碘酊或5--10%硝酸银溶液局部腐蚀糜烂面,1周1次,能促进糜烂面痊愈.但应用时须注意避免药液漏到病变区域以外的正常粘膜上.涂硝酸银后,随即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蘸擦,现已少用.局部应用氯考片(氯霉素250mg与强的松5mg制成片),每晚或隔晚放于阴道深部,连用10次为1疗程,其效果与一般消毒药剂灌洗不相上下,可根据情况选用.
2.阴道侧穹窿封闭:详见其他疗法章封闭疗法.可用于慢性子宫颈炎合并子宫颈旁结缔组织炎,腰骶痛及宫颈举痛明显,严重影响性生活者.
3.中药洗剂的洁尔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宫颈炎.其主要成分是蛇床子,黄柏,苦参,苍术.一般用10%的药液行阴道冲洗或坐浴,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2)物理疗法--是目前治疗子宫颈糜烂疗效较好,疗程最短的方法.适用于糜烂面较大和炎症浸润较深的病例.一般只需治疗1次即可治愈.
1.电凝法--以往采用辐射线状电烙法,愈合时间较久(6--8周),目前多改用电凝法,将整个糜烂熨平,故又称电熨.根据山东医科大学附院2095例的总结,电熨疗法治疗宫颈糜烂1次有效率为100%.具体操作,先安置好电熨器,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用阴道窥器暴露好宫颈,将电熨头接触糜烂面,均匀电熨,范围略超过糜烂面.电熨深度约0.2cm,过深可致出血,愈合较慢;过浅影响疗效.电熨后创面喷撒呋喃西林粉或涂以金霉素甘油.
2.冷冻疗法--系一种超低温治疗,制冷源为液氮,温度为-196℃.治疗时根据糜烂情况选择适当探头.为提高疗效可采用冻--溶--冻法,即冷冻1分钟,复温3分钟,再冷冻1分钟.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术后很少发生出血及颈管狭窄.缺点是术后阴道排液多.
3.激光治疗--是一种高温治疗,温度可达700℃以上.主要使糜烂组织炭化结痂,待痂脱落后,创面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治疗宫颈糜烂一般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波长为10.6μm的红外光.治疗前的准备同电熨术.其优点除热效应外,还有压力,光化学及电磁场效应,因而在治疗上有消炎(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防御免疫机能),止痛(使组织水肿消退,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化学性与机械性刺激)及促进组织修复(增强上皮细胞的合成代谢作用,促进上皮增生,加速创面修复),故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
物理疗法的治疗时间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时禁用.物理疗法术后阴道分泌物增多,应保持外阴清洁,在创面尚未愈合前(术后4--8周)应避免盆浴,性交及阴道冲洗.如行冷冻治疗,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心脏病病史,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有心脏病者禁用.
急性子宫颈炎症所以有转为慢性子宫颈炎的倾向,主要由于子宫颈粘膜皱襞繁多,腺体呈葡萄状,因而病原体侵入腺体深处后极难根治,导致病程反复,迁延时日而成为一慢性感染性病灶.正和扁桃体炎,鼻窦炎或龋齿等可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炎症如关节炎,肌风湿等,而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相似.
病情分析: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炎性病变过程中最多见的局部特征.宫颈表面呈红色病损,是鳞状上皮脱落,为柱状上皮所代替,上皮下血管显露的结果.糜烂面与周围的正常鳞状上皮有清楚的界限.因非真正糜烂,又称“假性糜烂”.依炎症的程度和柱状上皮生长的速度,宫颈糜烂可表现为3种类型.
1.单纯型--在炎症初期,糜烂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外表光滑.
2.颗粒型--由于宫颈腺上皮过度增生和间质的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而呈颗粒状.
3.乳突型--腺上皮及间质增生显著,表面凹凸不平更明显,形成乳突状突起.
临床常根据糜烂面积将其分成轻,中,重度.凡糜烂面积小于子宫颈总面积1/3者为轻度(Ⅰ°),占1/3--1/2者为中度(Ⅱ°),超过1/2总面积者为重度(Ⅲ°)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子宫颈糜烂的愈合过程.在炎症病变稍减弱的情况下,邻近的鳞状上皮向覆盖糜烂面的柱状上皮下生长,逐渐将腺上皮推移,最后完全由鳞状上皮覆盖而痊愈.这种由鳞状上皮直接替代的情况虽然存在,但间接的替代则更为多见,即在柱状上皮下常存在一行较小的圆形细胞,称基底细胞或储备细胞,在糜烂的愈合过程中这些细胞增生,最后发化成鳞状上皮.糜烂的愈合常呈片块状分布:并因这种新生的鳞状上皮生长于炎性组织的基础上,故表层细胞极易脱落而变薄,稍受刺激即又恢复糜烂.因此,愈合和炎症的扩展交替发生,治疗不彻底,极难痊愈.
上述愈合过程,不仅发生在糜烂表面,隐凹的腺体及增生的腺样间隙所被覆的柱状上皮同样可被复层上皮所替代.这种腺上皮的复层化与表皮化,通常称为“鳞状上皮化生”.化生程度有很大差异,有时腺上皮全部被替代,有时仅腺体的一边或腺体开口处被替代,有的整个腺样结构形成实质性细胞团块位于子宫颈间质之中.由于慢性子宫颈炎的发病率极高,因而在子宫颈活检中,鳞状上皮化生的发现率可高达70--80%左右.鳞状上皮化生是糜烂愈合过程的一种变化,没有形成癌的倾向,并非癌前病变,不应与间变或不典型增生混淆.
病情分析:
实际上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宫颈糜烂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糜烂,当宫颈外口表皮脱落,被宫颈口另外一种上皮组织所代替后,由于覆盖面的新生上皮很薄,甚至能看到下方的血管和红色的组织,看上去就像真正的糜烂,所以才称之为宫颈糜烂,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糜烂.患宫颈糜烂后,会出现白带增多,粘稠,偶尔也可能出现脓性,血性白带,腰酸,腹痛及下腹部重坠感也常常伴随而来,性生活时也可能会引起接触性出血,异味的出现也是极有可能的.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局部特征之一,长期以来临床医生将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视为同义词,但根据其病变过程的不同,将宫颈糜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假性糜烂:糜烂的病理学概念是指“表面上皮的脱落”,而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宫颈糜烂,多为宫颈外口周围的红色区域.阴道镜检查时,在红色区表面涂以3%醋酸后,可见到红色区域局部呈“葡萄串”改变,此乃柱状上皮水肿引起.如对该处行活体组织检查,显微镜下可见到表面被覆柱状上皮.因此,如严格按照糜烂的病理学定义,此处并不属于糜烂,故有人建议称为假性糜烂.临床工作中所见到的宫颈糜烂,多属此种.
2,真性糜烂:由于宫颈表面经常有较多的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覆盖,这些分泌物长期刺激,浸渍宫颈外口周围的鳞状上皮,再加上宫颈深层组织的炎性浸润,使覆在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失去活力而脱落,形成溃疡,这就是真性糜烂.但这一糜烂面很快就被其周围的柱状上皮所覆盖,形成表面呈颗粒状,有一定光泽的红色区域,即假性糜烂.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宫颈糜烂,多属于假性糜烂,而真性糜烂只是这一病变过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其转归将是表面被柱状上皮覆盖而成为假性糜烂.
根据病变程度的不同,宫颈糜烂的外表特征也有很大差异.临床工作中常将宫颈表面柱状上皮生长缓慢,仅为较正常的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外观平坦,表面潮红,光滑的这一类型称为单纯型糜烂.如柱状上皮生长速度快,并向间质生长,形成腺体增生,扩张,肉眼观表面呈细小颗粒状,称为颗粒状糜烂,或滤泡型糜烂.如间质增生明显,宫颈表面形成许多小的突起或沟回,肉眼观表面高低不平,此种类型糜烂称为乳头状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