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6 2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患者已患颈静脉扩张症多年,现在右侧颈静脉内径约为1.90cm,且有局部疼痛(以前无明显自觉症状),左侧颈静脉内径约为0.90cm.
请问老师:这样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谢谢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颈内静脉(v.jugularis interna)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上于颈静脉孔处与颅内乙状窦相续.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同行在颈动脉鞘内.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由于颈内静脉壁附于颈动脉鞘,管腔经常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血液的回流.颈内静脉损伤时,管腔不能闭锁,可导至气体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
颈内静脉的属支有颅内和颅外支两种.
1)颅内支 通过硬脑膜窦收集脑膜,脑,视器,前庭蜗器及颅骨的血液.
2)颅外支
①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经鼻翼及口角外侧斜向下后方,在下颌角附近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下行至舌骨高度,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收集面前部软组织的血液.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一般无静脉瓣,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又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故面部,尤其是鼻根至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区,发生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感染可经上述途径传入颅内,故临床上称此区为危险三角.
②下颌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回流的血液.下颌后静脉分前,后两支,分别注入面静脉和颈外静脉.上颌静脉起自翼静脉丛,而翼静脉丛经眼下静脉或卵圆孔及破裂孔的导血管与海绵窦相交通.
3)颈外静脉 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至其下端后方穿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位置表浅,在皮下可见到,临床儿科作为注射,输液,抽血的部位.
颈内静脉扩张症(Internal Jugular Vein Phlebectasia)表现为颈内静脉的纺锤形扩张,它不同于扭曲状的静脉曲张,由Harris于1928年首先报道,Gerwig于1952年又进一步阐明其特点.在以往的报道中,颈内静脉扩张症又被称作先天性静脉囊肿(Congenital venous cyst),静脉性动脉瘤(Venous aneurysm),静脉扩张(Venectasia,Venous
ectasia),动脉瘤性静脉曲张(neurysmal
varix)以及静脉瘤(Venoma).本症临床罕见,容易被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所忽视.现对其发病情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论述.
1 发病情况
颈内静脉扩张症临床少见,迄今为止国外可查及的文献,证据确凿的病例48例,临床实际发病肯定高于这一数字.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48例中男性为39例,女性为9例,男女之比大于4∶1.该病儿童多发,10岁以下发病为38例,占79.2%,年龄较大患者,亦多可追溯到儿童期发作的病史.发生于右侧者38例,左侧5例,双侧5例.
颈内静脉扩张主要发生在颈内静脉的下1/3段,而且颈外静脉,颈前静脉,面后静脉也可发生类似扩张.
本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尚未见记载,目前尚未见因静脉扩张而致破裂的报道.
2 病因,病理
大多数颈内静脉扩张无明确的病因,既无明确的远端阻塞,又无局部炎症或明确的外伤史,因而被认为是一种自发性疾病.有学者认为,颈静脉淋巴囊的残留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众所周知,淋巴系统起源于静脉,开始于6个淋巴囊,其中2个成对,即颈静脉淋巴囊及后淋巴囊;另外2个非成对,除颈静脉淋巴囊外,其他淋巴囊都相继与起源静脉分离,建立独立的系统,而颈静脉淋巴囊则一直保持着与颈静脉系统的联系.若两者间的瓣膜发育良好,则可阻止血液反流入淋巴管内;发育欠佳或缺如时,则可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大,残留的淋巴囊增大.还有一些关于致病因素的解释包括:上纵隔的增大压破,颈内静脉侧支的形成,前斜角肌功能亢进,肺尖部与锁骨头间颈静脉的压迫,无名静脉的压迫,外伤或先天性静脉壁肌层的缺损等.
关于右侧多发的原因,曾有如下解释:右侧颈内静脉较左侧更偏侧面,右侧的无名静脉也较左侧更直接接触右肋部,这样当右侧肺尖部扩张时,锁骨头与无名静脉间的压力增大,产生暂时性右颈内静脉扩张.这一理论虽能很好解释右侧多发的原因,但是又有学者通过两侧颈内静脉插管测压的办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胸腔内压力增大时,两侧颈内静脉的压力几近相等,颈内静脉内并没有因阻塞所致的压力增加,从而动摇了这种解释的正确性.总之,目前为止,其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组织病理学检查,大多显示为局限性的静脉壁扩张,而静脉结构正常.一些学者认为没有明显异常,但Danis的研究显示,病变的弹性组织变性,局限性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多.近期研究显示,儿童患者中扩张的颈内静脉壁内肌层变薄,而成人患者中基层缺如.
3 临床表现
颈内静脉扩张症主要表现为右颈下1/3部的囊性膨隆,儿童常见.该膨隆于瓦尔萨瓦检查(Valsalva
maneuver,将口鼻闭住,作深呼气,以行咽鼓管检查)时明显,故常为耳鼻咽喉科首先发现.日常生活中闭气,哭泣,打喷嚏,弯腰时,亦可使其膨隆明显;放松时,该膨隆消失.膨隆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用手自上而下触压时,肿胀明显变小,甚至消失.有时可闻及静脉杂音,但无搏动,无痛,无吹风样动脉杂音.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瓦尔萨瓦检查或有胸腔内压力增大动作时,颈下部出现膨隆,均应考虑颈静脉扩张症的可能.确诊需行进一步检查,最早的检查是行逆行静脉造影或直接颈静脉穿刺造影,但直接穿刺造影可引起血肿,逆行静脉造影可引起血管穿孔,血肿,胸导管损伤以及假性动脉瘤.由于这两种方法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现已为临床所淘汰.动脉造影也可显示回流扩张的静脉,但对儿童行动脉造影,操作困难大,危险性也大.近年来由于动脉造影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的出现,增加了清晰度,降低了危险性.当临床上与该部位的动脉畸形鉴别困难时,行DSA检查十分必要.一些非创伤性检查是颈静脉扩张症的主要检查手段,其中超声检查应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其价廉,无创伤,扫描范围广泛,并能较准确地反映病变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CT扫描对该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报告的病例中,我们应用磁共振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显示病变,达到了直观,准确,多角度显示,不失为更加理想的检查手段.
儿童颈下部的囊性膨隆需与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皮样囊肿,囊性水瘤,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畸形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颈内静脉扩张仅于胸腔内压力增大时膨隆明显,不象囊性水瘤或其他囊性肿瘤那样可以透照,没有搏动及动脉样吹风样杂音.更需注意鉴别的是喉囊肿及上纵隔囊肿,它们也可于胸腔内压力增大时,趋于明显.鉴别方法包括下颈部的胸片检查.检查时患者需闭气,这样可确定两者是否共同存在.
5 治疗
是否需行治疗,取决于该病的临床症状及对美观的影响.由于该病无特别的主观不适,也未见颈内静脉扩张破裂的报道,故保守观察应是目前主要倡导的方法.若出于对美观的影响可行手术治疗,手术需在锁骨上切开皮肤,显露颈内静脉,并结扎切断.位置过低时,尚需劈开胸骨.故手术前医患均需认真斟酌,是仅于闭气时颈下部的膨隆影响大,还是术后瘢痕及可能的并发症影响大.双侧颈内静脉扩张的手术切除会引起脑水肿,风险较大,此时,可行扩张静脉包裹压迫术.
其他答案 (1)
病情分析:
大多数颈内静脉扩张无明确的病因,既无明确的远端阻塞,又无局部炎症或明确的外伤史,因而被认为是一种自发性疾病.是否需行治疗,取决于该病的临床症状及对美观的影响.由于该病无特别的主观不适,也未见颈内静脉扩张破裂的报道,故保守观察应是目前主要倡导的方法.若出于对美观的影响可行手术治疗,手术需在锁骨上切开皮肤,显露颈内静脉,并结扎切断.位置过低时,尚需劈开胸骨.故手术前医患均需认真斟酌,是仅于闭气时颈下部的膨隆影响大,还是术后瘢痕及可能的并发症影响大.双侧颈内静脉扩张的手术切除会引起脑水肿,风险较大,此时,可行扩张静脉包裹压迫术.
所以建议您去医院就诊,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