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1 5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请问; 前庭神经炎这病经常发作什么原因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前庭神经元炎一良性疾病,其特征为严重眩晕的突然发作,最初是持续性的,而后为阵发性的.前庭神经元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元.本病被认为是累及第8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元炎,因为它呈频繁流行性的发生,并特别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年人,故认为病因系病毒所致.
临床表现:
眩晕的第一次发作是严重的,伴发恶心和呕吐,持续7~10天.出现向患侧的持续眼震.该病一般可以自愈,可能发病为仅有一次的发作,或在过了12~18个月后有几次后续发作;每次后续发作都不太严重,持续时间较短.无耳聋或耳鸣伴发.
(1)本病多发于30~50岁,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2)起病突然,病前有发热,上感或泌尿道感染病史,多为腮腺炎,麻疹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3)临床表现以眩晕最突出,头部转动时眩晕加剧,眩晕于数小时至数日达到高峰,后渐减轻.多无耳鸣,耳聋,也有报道约30%病例有耳蜗症状;严重者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4)病初有明显的自发性眼震,多为水平性和旋转性,快相向健侧.
(5)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反应减弱,部分病例痊愈后前庭功能恢复.
(6)病程数天到6周,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可复发.
患者的功能可以恢复,但一侧前庭功能低下还是持续存在.前庭神经炎的恢复往往需要数周的时间,更长的恢复期也很常见.患者越早开始前庭康复锻炼,功能恢复就越快,越完全.前庭康复锻炼的目的是加速前庭康复的进程,并改善最终的康复水平.前庭康复计划一般包括前庭-眼反射的眼动训练和前庭-脊髓反射的平衡训练.早期眼震存在,患者应尝试抑制各方向的凝视眼震.眼震消失后,开始头-眼协调练习.患者应尝试平衡练习和步态练习.症状好转后应加运动中的头动练习,开始慢,逐渐加快.同时逐渐增加Tandem练习.由于前庭神经炎目前认为是一种前庭神经的病毒感染,可以尝试应用抗病毒联合皮质激素.这种联合治疗已被证实对Bell麻痹和累及第七和第八颅神经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效.但目前这种治疗策略对前庭神经炎尚缺乏支持.
其他答案 (4)
病情分析:
前庭神经炎为无耳蜗症状(即不伴听力障碍)的突发性眩晕.该病的临床表现是突然的前庭功能丧失,发生严重的眩晕,恶心,呕吐以及自发性眼球震动.中医认为本病为平素体虚,气虚血弱,卫阳不固以及脏腑阴阳失调,由于感受风邪侵袭,导致脉络受阻,风邪入脑,上扰清空,从而引发眩晕.
病情分析:
这个病经常发作的原因尚不清楚,因为前庭神经元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元.本病被认为是累及第8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元炎,因为它呈频繁流行性的发生,并特别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年人,故认为病因系病毒所致.最佳的治疗是针对病因,但由于眩晕的病理生理机制不能确定,一般进行对症治疗.药物只能减轻眩晕的症状,不能完全消除眩晕.治疗对多数前庭神经炎患者有效,目前还没有有效性的对照研究.有2项随机临床试验,一项比较静滴氯羟去甲安定(50 mg)与苯海拉明氯茶碱(2 mg) ,另一项比较肌注苯海拉明氯茶碱(50 mg)与达呱啶醇(2.5 mg) 治疗急性外周性眩晕.在急性发作期,由于恶心,胃动力下降,肌注或静脉给药较为理想.患者的反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如开始的剂量无效,可加大剂量.这些药物作用的确切机制不清,但作用部位是清楚的,涉及从初级到次级前庭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冲动传递,维持前庭核团的张力水平.同时可控制呕吐.这些药物均有镇静作用,故患者从事需要高度警觉的活动时(驾驶,操作机器,体育活动)应慎用.镇静作用相对较弱的药物如氯苯甲嗪和东莨菪碱贴剂可作为控制轻度眩晕和运动病预防用药,应用前须考虑药物间的交互作用.
病情分析:
你好,前庭神经元炎又称为前庭神经炎,为无耳蜗症状(即是不伴有听力障碍)的突发性眩晕.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前庭功能突然丧失,发生严重眩晕,恶心,呕吐及自发性眼睛震动.其发作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 患病后血清测定,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效价都有显著增高. (二)前庭神经遭受刺激 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因内听道狭窄而引起神经缺氧变性,因激发神经放电而发病. (三)病灶因素 可能存在自家免疫反应. (四)糖尿病 schuknecht等(1972年)报告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
病情分析:
前庭神经元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元.本病被认为是累及第8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元炎,因为它呈频繁流行性的发生,并特别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年人,故认为病因系病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