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2 6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腮腺炎演变成腮腺肿瘤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满意答案
指导意见:
腮腺炎和腮腺肿瘤是两种病,腮腺肿瘤不是由腮腺炎引起的,具体原因不明。腮腺肿瘤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所以都是在无意间发现的。而腮腺炎都是由于腮帮子痛发现的。
其他答案 (5)
病情分析:
腮腺炎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有的地方也有”猪头肥”的说法.因为有时会肿的比较严重而趋于”猪头” ,所以人们也有叫这种症状为”猪头肥”的习惯.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腮腺肿瘤的治疗主要采取外科手术切除方法.在多数良性肿瘤如腮腺区囊肿,血管瘤等可采取单纯性肿瘤切除术,多形性腺瘤由于其周围有多突起单纯剥离易复发及包膜不完整特点,故应做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不应作简单的局部肿块切除术,在我们统计的腮腺多形性腺瘤中有16例复发,有3例复发次数在3次以上,究其原因,多系70年代前行局部肿块剜除术所至,恶性肿瘤累及面神经者则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原则下,根据情况争取保留面神经主干及颞面干,以维护闭眼功能,必要时连同肿瘤全部切除.关于保留面神经的问题,有学者将恶性肿瘤切除后保留面神经,经用冷冻方法处理,破坏肿瘤细胞,从而维护面神经的功能,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根据我们的体会,良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恶性肿瘤若未侵犯面神经,则应保存,如果面神经与肿瘤粘连较紧,或穿行于肿瘤之间,手术时不易分离,则主张切除受侵犯之一段神经,就近取耳大神经或取腓肠神经在手术显微镜下予以移植.我科进行了30例肿瘤切除术后面神经移植手术,经半年至一年随访观察,效果较为满意.
腮腺上皮样恶性肿瘤除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腺癌等对放射线有一定敏感外,其他各种类型的肿瘤对放射线敏感性较差,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放射治疗①不宜做手术的病例,如病变范围太广,病人全身情况较差或拒绝手术等.②复发性手术而不能再做手术者.③手术切除不够完整,可能有瘤组织残存.放疗之最大优点是对局部瘤细胞有杀伤作用,而对病人全身情况影响较少,但其对远位病灶尚无作用,因此配合化疗,有较好的临床作用.邱蔚六1989观察顺氯铵铂(CDDP)治疗口腔颌面部癌瘤53例,腺癌一律单用CDDP化疗,鳞癌一律采用PVP方案即CDDP,长春新碱及平阳霉素联合化疗,腺癌有效率为3/8,鳞癌有效率为30/42.因此对鳞癌,未分化癌,某些腺癌及粘液表皮样癌等可配合化疗,控制其发展.
腮腺肿瘤的预后决定于首次治疗方式和病理组织类型,一般来说,腮腺的上皮样恶性肿瘤,除去未分化癌,鳞癌,腺癌以外,其恶性程度都较低,治疗前的病程都较长,不像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发展的那样快,适当的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腮腺区恶性肿瘤也可发生肝肺转移.在我们随访的16例腮腺肿瘤复发病例,12例为多形性腺瘤性单纯肿瘤切除,这就说明多形性腺瘤的浸润性发生方式可因不适当的手术方式使肿瘤组织遗留而导致复发,而恶性肿瘤经彻底切除则可防止复发,甚至可以治愈,如我们随访的一例腺瘤,一例未分化癌,一例鳞癌自手术至今已分别为26年,28年,30年,现仍健在.腮腺肿瘤的预后与病人的免疫状况有关,新近研究认为涎腺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进行于近期预后关系的观察,结果为腺涎恶性肿瘤病人治疗前免疫功能较正常人和涎腺肿瘤及非肿瘤病患病人低下,治疗后随访未见复发的病例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接近正常值,涎腺恶性肿瘤病人治疗后免疫功能仍然低下者,提示肿瘤复发和转移,示近期预后不良.
病情分析:
在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2/3,恶性占1/3.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以混合瘤最多见,其次为腺淋巴瘤;恶性肿瘤中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多见,且多为高分化型.
腮腺肿瘤无论良性或恶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多见.良性肿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常为无意中偶尔发现.病程长短不一,可由数天至数年不等.混合瘤常以耳垂为中心,呈无痛性逐渐生长,呈球形或椭圆形,或呈结节状.表面光滑,质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瘤体较大时可呈典型结节状表现,表面凹凸不平,与皮肤无粘连,高起之处常较软,低凹之处较硬.混合瘤除表现面部畸形外,一般都不引起面神经功能障碍.若混合瘤生长缓慢,存在多年,在近期生长加速,出现疼痛,瘤体不再活动,面神经麻痹等恶性征象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混合瘤恶变率约在5%~10%.腺淋巴瘤常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男女之比为6~10∶1.好发于腮腺后下方,直径一般为3~6cm.肿物表面光滑,较软,有时有波动感.腺淋巴瘤具有多灶性特点,可在一个腺体内多发,也可在双侧腺体内同时发生,多发几率约为15%.其他各型腺瘤临床表现均类似混合瘤.
腮腺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约20%~30%发生面神经麻痹,常伴自发性疼痛,肿块一般较硬,可浸润周围组织,不活动,常有压痛.注意不要把肿瘤浸润腺体所致腺体的移动性误认为是肿瘤的活动度.腮腺恶性肿瘤中低分化的腺癌,粘液表皮样癌,未分化癌及鳞癌都具有上述特征,而且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高.但腮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常不具备上述典型恶性征而颇似良性肿瘤,瘤体一般均较硬.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常直接侵犯腺内或腺周围淋巴结.
腮腺深叶肿瘤由于位置隐蔽,不易被早期察觉.在体检时常可发现扁桃体后上方,软腭部有肿块膨出,或下颌后凹丰满,可扪及不活动的肿块,双手合诊时可被推动.深叶的恶性肿瘤常伴有张口受限,头痛,听力下降,耳鸣,面瘫等症状.腮腺副腺体肿瘤典型位置是在颧弓和颧骨体相接下缘的1cm处,常被误诊为颊部肿瘤.
病情分析:
腮腺炎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有的地方也有"猪头肥"的说法.因为有时会肿的比较严重而趋于"猪头" ,所以人们也有叫这种症状为"猪头肥"的习惯.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腮腺肿瘤症状体征
触诊包块呈结节性或囊性.包块界限清楚,能活动或粘连,固定,面瘫.
病情分析:
一,症状
触诊包块呈结节性或囊性.包块界限清楚,能活动或粘连,固定,面瘫.
二,诊断检查
1.病史注意肿块发现时间,有无疼痛,曾否用过抗生素,疗效如何.
2.仔细触诊包块的大小,范围,软硬度,呈结节性或囊性.包块界限是否清楚,能活动或有无粘连,固定否,有无面瘫.
3.根据病史和检查,分析包块的性质,良性或恶性,有无包膜.必要时应作腮腺造影,核素扫描或B型超声检查.
4.一般术前不作活检,必要时作术中冰冻活检确定性质.
三,治疗
(一)治疗
1,多形性腺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宜作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摘除术.鳞癌和腺癌应将面神经一起切除,或保留未受侵犯的部分面神经.
2,切除面神经干后,可将耳大神经移植桥接于面神经根部与分支处之间.
3,面神经切除后,如所留神经于根部过短,不能够移接,可考虑用副神经或舌下神经的降支接于面神经远心端以替代面神经的功能.
4,腺癌侵犯腮腺仅为部分者,亦应将腮腺(浅叶和深叶)全部摘除.
(二)麻醉
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
(三)术中注意点
1,切口暴露应充分.
2,如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可在下颌角上下1.5cm宽度的范围内,在颈阔肌与深筋膜之间,钝性分离寻找.在下颌角附近的嚼肌筋膜表面尚有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通常透过此膜即可显露细长的面神经下颌缘支.
3,如寻找面神经颊支,可在腮腺前缘,腮腺嚼肌筋膜浅层,腮腺导管之下方寻找.
4,找面神经总干,应在腮腺后缘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分离,直至暴露二腹肌后腹止端处.在肌止端与外耳道软骨所成角度的分角线上,乳突根部寻找面神经总干,常见耳后动脉在其浅面向后越过.
5,找出面神经分支和总干后,即沿分支或总干分离出面神经各分支,同时切除其浅层的腮腺组织.
(四)术后处理
1,逐层缝合,充分引流,局部加压,防止涎液滞留.
2,出现暂时性面瘫可用维生素B类药物.
3,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