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3 13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多发性肌炎与包涵体肌炎鉴别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本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体检发现:受累肌肉压痛,无力,腱反射低.四肢对称性无力伴压痛.血清酶活性增高,CPK,LDH均高,尤以LDH更为敏感. .肌电图上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相尖波; 肌肉活组织检查见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多见于20-40岁妇女,部分病人病前可有感染史,以对称性肢体近端肌肉无力,疼痛和压痛为主征.可累及咽肌,呼吸肌和颈肌.晚期可有肌萎缩.有的合并皮肤或内脏损害,或有恶性肿瘤.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浆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1,本病在男性较常见,男女比例约3:1.通常在50岁以后隐袭起病,出现下肢渐进性无痛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然后上肢也出现,远端肌无力长不如近端严重,通常双侧不对称,也可选择性累及部分肌肉,数月或数年后发展到其他肌群,拇长伸肌损害是特征性改变.疾病呈进行性,早期伴膝腱反射减低.吞咽困难较常见,少数病例可见某种类型心血管异常. 2,家族性IBM肌无力始于儿童早期,通常不累及股四头肌,与散发病例不同,家族性病例肌肉缺乏炎症性改变,因此称为家族性包涵体肌病更确切.
其他答案 (12)
指导意见:
您好,一般我们认为多发性肌炎这种疾病是一种急性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不论男女都可能发病,并且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的发病率,一般大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为了避免患病带来的痛苦,应该要早发现早治疗。
病情分析: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1.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下蹲,起立,上楼梯困难,双手抬举困难;2.颈肌,咽喉肌无力,抬头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致呼吸困难,紫绀. 3.肌痛,颈肩,上臂,前臂,大腿,小腿多见. 4.肌肉萎缩,肢体近端多见.5.皮肤损害,如头面部浮肿性紫红斑等.6.少数有发热,关节痛等.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特殊类型.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浆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包涵体肌炎临床并不少见,约占炎症性肌病的15%~28%.男性好发,男女比例为3∶1.包涵体肌炎起病隐匿,缓慢进展,首发症状约70%为下肢近端无力,也可为下肢远端,上肢或四肢均匀无力起病.少数患者可有感觉异常.吞咽困难较常见,约50%患者就诊时已发现了吞咽困难.后者多由食管上段和环咽部肌肉功能障碍所致..肌无力可对称或不对称,随着病情进展,远端肌无力可达50%,但仅有35%其远端无力的程度达到或超过近端无力.
病情分析:
你好.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或遗传因素有关. 多为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多见,女性略多.部分病者病前有恶性肿瘤,约20%病者合并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其他自身性疾病.由于受累范围不同,伴发病差异较大,因而本病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本病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只要及时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单纯多发性肌炎可望预后良好,伴发恶性肿瘤和多种结缔组织病者,预后较差.
1.四肢对称性无力伴压痛;
2.血清酶活性增高,CPK,LDH均高,尤以LDH更为敏感.
3.肌电图上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相尖波;
4.肌肉活组织检查见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
病史及症状:多见于20-40岁妇女,部分病人病前可有感染史,以对称性肢体近端肌肉无力,疼痛和压痛为主征.可累及咽肌,呼吸肌和颈肌.晚期可有肌萎缩.有的合并皮肤或内脏损害,或有恶性肿瘤.
体检发现:受累肌肉压痛,无力,腱反射低.
辅助检查:1.血清CPK,LDH,GOT均升高,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血清蛋白电泳α,r球蛋白及血清IgG,IgA,IgM增高.半数以上患者血沉快. 2.24小时尿中肌酸排出量可显著增加,>1000mg/24小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3.肌电图:插入电位延长,可有肌强直样放电活动.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波幅降低,时限缩短,可有大量纤颤波.多相波增多,重收缩时出现低波幅干扰相或病理干扰相. 4.肌肉活检:示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肌纤维肿胀,呈玻璃样,颗粒性或空泡性变,间质水肿,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5.心电图:异常率可达40%左右,心动过速,心肌炎样表现,或出现心律不齐等.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浆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包涵体肌炎临床并不少见,约占炎症性肌病的15%~28%.男性好发,男女比例为3∶1.包涵体肌炎起病隐匿,缓慢进展,首发症状约70%为下肢近端无力,也可为下肢远端,上肢或四肢均匀无力起病.肌无力可对称或不对称,随着病情进展,远端肌无力可达50%,但仅有35%其远端无力的程度达到或超过近端无力.最易受累的肌肉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而三角肌,胸大肌,骨间肌,颈屈肌,腓肠肌及足趾屈肌受累较轻.腱反射常减低,尤以膝反射减退最为常见.少数患者可有感觉异常.吞咽困难较常见,约50%患者就诊时已发现了吞咽困难.后者多由食管上段和环咽部肌肉功能障碍所致.
1,血清CK水平正常轻度升高.
2,本病EMG异常与PM相似,少数患者表现肌纤颤电位等神经源性改变,尤其是肢体远端肌.
3,肌组织学检查可见肌纤维结构异常炎症性改变,CD8T细胞浸润.确诊需用免疫组化技术发现变性肌纤维胞浆和胞核中空泡形成,β-淀粉蛋白浸染呈阳性反应(嗜伊红包涵体).与某些PM病例所见的空泡不同,空泡内或周围有嗜碱性粒状物质.
病情分析:
你好,两者的主要鉴别如下: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或遗传因素有关. 多为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多见,女性略多.部分病者病前有恶性肿瘤,约20%病者合并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其他自身性疾病.由于受累范围不同,伴发病差异较大,因而本病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本病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只要及时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单纯多发性肌炎可望预后良好,伴发恶性肿瘤和多种结缔组织病者,预后较差.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浆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包涵体肌炎临床并不少见,约占炎症性肌病的15%~28%.男性好发,男女比例为3∶1.包涵体肌炎起病隐匿,缓慢进展,首发症状约70%为下肢近端无力,也可为下肢远端,上肢或四肢均匀无力起病.肌无力可对称或不对称,随着病情进展,远端肌无力可达50%,但仅有35%其远端无力的程度达到或超过近端无力.最易受累的肌肉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而三角肌,胸大肌,骨间肌,颈屈肌,腓肠肌及足趾屈肌受累较轻.腱反射常减低,尤以膝反射减退最为常见.少数患者可有感觉异常.吞咽困难较常见,约50%患者就诊时已发现了吞咽困难.后者多由食管上段和环咽部肌肉功能障碍所致.
希望上面的信息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早日摆脱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