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3 6人回答
性别:男年龄:55岁
健康咨询描述:左手,腿,活动受限
2009年12月一日怀疑是脑血栓或中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应当怎样治疗,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脑血栓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发生的部位不一样,脑血栓的症状也不一样.
指导意见:
脑血栓治疗
脑血栓治疗方法:
脑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西医治疗
血管扩张剂:烟酸200~300mg或盐酸罂粟碱60~90mg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降颅压药:发病初3天,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滴,每6~8小时1次.
抗血小板聚集剂:潘生丁50mg合并阿斯匹林600mg,每日3次口服.
有条件者可作动脉吻合术.
生活护理:
中医治疗
主要包括:活血化淤治疗和芳香开窍门治疗,前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分别有各自的代表药物.
可用中成药川芎嗪针剂120mg或丹参针剂 12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亦可用通脉舒络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
其他答案 (5)
病情分析:
有形成分是血液黏稠度的物质基础.能使血液变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红血球,蛋白质等.红血球数量越多,血液黏稠度就越高;血浆中蛋白质,脂肪,糖分越多,血液越黏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纤维蛋白原升高时,血液黏稠度会明显升高.血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成分增多,与红血球一起黏合形成网络,致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红血球与血小板的结构改变,互相凝结成块,阻塞了血管;红血球等血中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不能顺利通过小血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
也存在使血液变稠的非血液因素.在同样条件下,有些环境因素也累及血液的黏稠度,如夏季血黏度增高,冬季低;清晨与上午高,傍晚与下午低;阴雨,闷热,低气压时高,风和日丽时低;厚味饮食后高,清淡饮食后低;腹泻,出汗后高,足量饮水后低.上述因素中,有些与水平衡有关,有的与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有关,有的则与人体生物钟有关.了解了这些规律,有利于防止血液黏稠,预防相关疾患发生.
指导意见:
怎样知道自己血液变稠,虽然血稠不像贫血或失血那样可以引起明显的自觉症状,但还是能感受到一些“蛛丝马迹”,不过你得更加细心才行——
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一般要待吃过早餐后,头脑才逐渐变得清醒.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
蹲着干活气喘.下蹲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肺,脑等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故有气喘出现.
阵发性视力模糊.血液变稠了,流速减慢,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或者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看东西一阵阵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疑及血稠,最好到医院做有关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病情分析:
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指导意见:
(一)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①链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①肝素②双香豆素
6.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7.其他: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生活护理:
(二)恢复期: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此外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潘生丁或阿斯匹林等有助于防止复发
病情分析:
如果老年人得了"中风",生活不能够自理.作为老人的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病重的老人.那么,作为子女该从何做起呢?首先要劝说老人树立信心,锻炼四肢,以免肌肉和神经发生萎缩.经常按摩各个关节和肌肉,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好方法.等到肢体可以主动活动时,就应鼓励老人经常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用脚蹬床档或踩地面,或手里转动核桃(症状轻者可用健身球).再进一步,则可搀着老人练习站立和行走了.
有些子女怕“中风”的老人摔倒发生不幸,于是不让老人进行活动,这样并不妥.其实,愈是早期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愈快愈好,死亡率也就愈低.据统计,卧床不起的“中风”老人在5年内的死亡率为54.7%,而能活动的“中风”老人仅12.1%死亡.
指导意见:
被动运动常用的方法是:
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手的被动运动方法是家属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只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关节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运动.
病情分析:
左手,腿出现了活动受限 可能是中风先兆
指导意见:
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其中有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但又可以恢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1)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4)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一旦发现周人的人,或者家人出应相同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过度紧张惊慌.首先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太高应予降压治疗,过低则应立即停止降压措施.最好请医生出诊,否则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病人应躺平,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另外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后,以后复发的机会更大,所以,要加强监护,一旦发生上面情况,要加紧送往医院,记住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越好.
生活护理:
预防中风 就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如果血压高 还要将血压降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