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0 9人回答
性别:男年龄:8岁
健康咨询描述:睡后1-2时忽然醒来,害怕大哭,约2分又睡了,第二天问时不记得
近2星睡后1-2时
治疗情况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何用药除病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安定.
指导意见:
安排儿童的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白天过度劳累,过于兴奋.睡前不讲紧张兴奋的故事,不看惊险恐怖的影片,不用威胁的方式哄儿童入睡.睡前让儿童充分放松,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安然入睡.必要时也可少用些苯二氮卓类药物.
其他答案 (8)
病情分析:
孩子发生夜惊症的原因,迄今尚未有确切的定论.一般认为,发生夜惊可能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有关:
* 儿童时期的神经,大脑发育尚未健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部分,尤其是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质发育的不成熟,对孩子的睡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 心理因素占有一定的比例.
* 持续的夜惊则可能是由一些病理因素引起的.如大脑神经营养供应不足,大脑发育有异常,大脑皮层中枢,丘脑,垂体等大脑器官之间的相互调节不好,内分泌等原因造成的肥胖,以及严重的钙缺乏症,都使可能导致夜惊发作的病理性原因.
指导意见:
夜惊一般无需刻意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待孩子神经生理发育成熟后,或排除了主要的心理因素,夜惊就会逐渐消失了.采用药物治疗后会有潜在的副作用,且疗效不理想.若每天都出现夜惊的症状并持续3周以上,家长就应带孩子到小儿神经科进行咨询,并根据医生诊断的原因,看是否需要用药.
治疗的方法是:头5夜,双亲注意观察其夜惊发作时间或其它自动惊醒的征兆,比如出汗,心动过速或者多动等.然后指示其父母在夜惊发作前或发现自动惊醒之前10-15分钟弄醒儿童5分钟以上,直至夜惊停止.
生活护理:
孩子夜惊发作时不宜将当事者唤醒,父母们的各种唤醒行为反而会使夜惊加重和延长.父母应该冷静,不再过度惊动孩子.
病情分析:
根据症状多考虑是缺钙.
指导意见:
建议上医院给予化验血钙给予明确诊断后给予补钙治疗.
病情分析: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安定.
指导意见:
治疗方案
安排儿童的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白天过度劳累,过于兴奋.睡前不讲紧张兴奋的故事,不看惊险恐怖的影片,不用威胁的方式哄儿童入睡.睡前让儿童充分放松,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安然入睡.必要时也可少用些苯二氮卓类药物.
保健贴士
约见于3%的儿童中,男略多于女,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青春期以后少见.
1,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2,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3,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病情分析:
睡后1-2时忽然醒来,害怕大哭,约2分又睡了,第二天问时不记得
指导意见:
建议找针灸医生给你小孩调理,同时配合心里引导.
生活护理:
按时作息,饮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