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8 9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30岁
健康咨询描述:右脸麻木一天,
一天,原因开车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无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西医治疗的方法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一般来讲中药治疗比较好.初期可以进行西药的营养消炎,但是就长久来讲还是采用中药比较好.针灸是国粹,但是一般建议最好不要针灸治疗.如果一定要选择针灸,必须选择比较可靠的,资质比较好的医师.采用中药的内服外敷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是中药有各种各样的配方,找到疗效比较好的不容易.患者多方打听一下治愈患者的方法,选择比较可靠的药物.一般好的治疗方法,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一个月左右就可以痊愈了.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是很关键的两个方面.
指导意见:
希望我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其他答案 (8)
病情分析:
头面部麻木症状的病因有很多,比如脑血管意外先兆,面瘫先兆,颈椎病,外周神经炎,以及没休息好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均可导致.
指导意见:
建议您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再治疗,中药和针灸有很好的效果
生活护理:
祝您早日康复,天天健康
病情分析:
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一侧的面瘫。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应用,激素,维生素,和,理疗烤电。一周以后可以配合针灸治疗。眼睛不能闭合者,注意防止结膜炎。
病情分析: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指导意见: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有效果的不多,临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比较好的主要是贴膏药(如面瘫康),针灸,口服中药,口服及注射西药等.患者患病后应及时就诊,一般很快就能治愈.治疗方法如下:
(一)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病情分析: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指导意见: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二)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克(小儿及少女用5~7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针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