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0 4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60岁
健康咨询描述:晚上睡不着觉,一两个小时睡不着.
天气不好的时候总是这样.我妈妈有冠心病,高血压,控制得不错,但是就是睡不着觉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无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办?会是什么原因?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你好,与神经兴奋有关系的啊.
指导意见:
首先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不宜思考问题或看书,看过于紧张的电视,避免服用兴奋饮料(如咖啡,浓茶等),不吸烟,等,应作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适当放松,避免紧张的脑力活动.也可以吃一些食物来预防失眠如:牛奶,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小米粥,酸枣仁粥,莲子粉粥等.白天一定不要睡觉,把睡眠留在晚上睡.白天加强锻炼,在身体比较疲乏的情况下一般会比较好睡一点. 另外建议口服七叶神安片 脑灵素 等试试.
不要轻易使用催眠镇静药物,因为它有晨起后有困倦感,易成瘾,停药后反弹等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其他答案 (3)
病情分析:
睡不着觉会使大脑兴奋性增强,因夜眠不足,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兼有耳鸣,健忘,手颤,头脑昏胀沉重,容易动怒等症状. 简而易行的调整睡不着觉的好方法:
(1)闭目入静法.上床之后,先合上双眼,然后把眼睛微微张开一条缝,保持与外界有些接触,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然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已大大下降,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蒙胧状态.
(2)鸣天鼓法.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击的次数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了.
指导意见:
培养起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关键.
1.不要在床上看书,吃饭;
2.睡觉时思考问题只会加剧睡不着,可以分散精力,可以采取数数的方法或者看有定时装置的电视来进入睡眠状态;
3.卧室里不放闹钟,闹钟的滴答声和指针发出的刺眼亮光就是睡觉正常的人也会睡不好觉;
4.经常活动有助于睡眠,但应注意的是,睡前两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5.晚上不要喝咖啡,茶以及含酒精的饮料,也不要吸烟,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起兴奋作用的;
6.睡觉,起床时间有规律能起镇静作用.因此,应该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尽量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就是在周末,休假时也要如此;
7.晚饭吃太饱会影响睡眠,因此要避免晚饭过量;
8.午睡对睡不着觉的人来说则是不允许的.要是白天睡觉了,那就别抱怨晚上睡不着了
病情分析:
人到老年,失眠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失眠成了困扰老年人生活的难题.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使睡眠呈现阶段化,深睡时间减少.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由于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就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最常见的症状.
(2)脑部器质性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3)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全身性疾病发生率增高.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
(4)精神疾病:有关资料统计,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5)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的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的思考,不安,怀念,忧伤,烦恼,焦虑,痛苦等,都可使老年人产生失眠症.主要特点为入睡困难,脑子里想的事情总摆脱不掉,以至上床许久,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或者刚刚睡着,又被周围的声响或恶梦惊醒,醒后再难以入睡.
(6)环境因素: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的原因.比如,屋居临街,邻居喧哗,周围环境嘈杂等,亦可使老年人难于入睡.环境杂乱不宁,还易将睡眠浅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7)药物因素:睡前服用了引起神经兴奋的药物,如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治疗喘息的麻黄素,氨茶碱等,易产生兴奋而难以入睡.另外左旋多巴,苯妥英钠等都能引起老年人失眠,左旋多巴能引起失眠,而且还可引起恶梦,扰乱睡眠.夜间服用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造成再度入睡困难.
(8)有的老年人对睡眠有恐惧感,担心一眠不醒,一旦遇到失眠,心情又十分紧张.情绪一紧张,反过来又影响睡眠;有时即使睡着了,也是恶梦不断,形成恶性循环.相反,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睡眠时间太少,加上晚间无所事事,觉得无聊,所以一到天黑就早早上床睡觉,到了夜里3~4点钟,就已经睡了7~8小时;醒来以后,想东想西,使自己难以再度入睡.
(9)白天睡眠过多:老年人白天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白天小睡过多,也是影响夜间老年人睡眠的原因之一.老年人一般瞌睡多,在环境安静,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白天小睡容易增多.适当控制白天睡眠,则能明显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
(10)夜尿增多:夜尿次数增多是老年人的普遍现象,除了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外,老年人逼尿肌功能紊乱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内残余尿多,也会导致夜尿次数增多,从而扰乱睡眠.
指导意见:
为了避免失眠,老年人晚饭后不要饮浓茶或吸烟,睡前不宜过度饮水,晚餐不宜过饱,睡前要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每天固定入睡时间,睡前一个小时适当运动,然后用温水泡脚,这样会有利于睡眠.如果发现已过了半个小时仍未入睡,则干脆坐起来,按摩一下双耳,脚底.
如果服用药品催眠,不可采用鲁米那(苯巴妥钠)及阿米妥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能造成头昏脑涨,步态不稳,容易跌跤,还可产生类似动脉硬化性痴呆及智力障碍,尤其是肺性脑病的患者禁用.如果要用速可眠,一定要先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半夜里起夜时一定要小心跌跤.相对来说,安定类药物要安全得多,可选用安定,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使用时也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更换一种,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除此以外,一些中成药对治疗失眠也有一定效果,可酌情选用.
另外,睡眠不深,彻夜多梦和易醒者,应选用作用时间较长的催眠药,如安定,眠而通,水合氯醛等;睡眠尚好但入睡困难的患者,则可选用发挥作用快的催眠药,如速可眠,安眠酮等.
病情分析:
老人睡眠不好的原因有很多:1,年龄增大后,大脑褪黑色素分泌减少导致睡眠差;2,各种慢性病引起脑供血不足,睡眠质量差;3,其它生理原因(兴奋,焦虑等情情绪变化)引起睡眠差;
指导意见:
根据病史讲诉,患者睡眠差与自身年龄有关,同时长期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引起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也是引起失眠的原因;建议首先消除生理原因,避免大的情绪波动,同时适当服用软化血管的药物,增强大脑供血供氧;如症状仍无好转,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安定片;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避免不良剌激,避免大的情绪波动,适当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