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1 7人回答
性别:男年龄:26岁
健康咨询描述:钩端螺旋体病怎么办?现在患者住在医院,高热,黄疸,情况很危急,请问该怎么办啊?
起病很急,前天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住院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钩端螺旋体病怎么办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
治疗主要是及早使用抗生素,可以用青霉素
对症治疗尽量保护各脏器受损
指导意见:
本病因临床类型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因而预后有很大的不同.轻型病例或亚临床型病例,预后良好,病死率低;而重症病例如肺大出血,休克,肝肾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严重损害等其病死率高.本病的平均死亡率10%左右.如能在起病2日内应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则病死率可降至6%以下.无黄疸型钩体病在国内外的病死率最低为1%~2%左右,有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者有时可长期遗留后遗症.
其他答案 (6)
病情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指导意见:
对症治疗 主要针对各种类型的重型钩体病患者.黄疸出血型患者常有肝肾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可给与维生素K注射,每日40mg,输入足够的热量及液体.重型病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治疗,如泼尼松30—40mg/d,疗程2—4周,逐渐撤停.肾功能不全者除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外,应及时采用腹膜透析或血透析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肺弥漫型出血型患者需给与适当镇静剂控制烦躁,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配合抗菌药物控制病情.
病情分析:
多注意身体呀,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别耽误了自己,病这东西不能等.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然后医生会给出你治疗的方案,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意见:
多注意身体呀,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别耽误了自己,病这东西不能等.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然后医生会给出你治疗的方案,积极配合治疗.
病情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此病几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热带和亚热带为著.我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本病,并以盛产水稻的中南,西南,华东等地区流行较重.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6~10月)水稻收割期间,常以8~9月为高峰,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终年可见其散发病例.
指导意见:
钩体病的治疗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及后症的治疗.
(一)抗菌治疗 钩体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迄今尚无耐药株出现.为尽可能避免赫克斯海默尔反应而加重病情,一般主张青霉素首剂40万U肌内注射,病情重者可2h后追加40万U,每日总量为160万—240万U.对青霉素过敏者,临床应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白霉素均有很好疗效.钩体病为一自限性感染疾病,多数病人经1周左右可自行缓解恢复.对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议.但现在的研究证实,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生素,能有效缩短发热期,加速症状消退,并阻断器官损害的发生.对发病4d以上的重症患者,应用青霉素静脉滴注亦取得满意的疗效. 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见为高热,寒战,血压下降,赫克斯默尔反应.特别是少数病人可再诱发致命的肺弥漫性出血.故首剂抗菌药物注射后应加强监护数小时.
(二)对症治疗 主要针对各种类型的重型钩体病患者.黄疸出血型患者常有肝肾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可给与维生素K注射,每日40mg,输入足够的热量及液体.重型病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治疗,如泼尼松30—40mg/d,疗程2—4周,逐渐撤停.肾功能不全者除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外,应及时采用腹膜透析或血透析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肺弥漫型出血型患者需给与适当镇静剂控制烦躁,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配合抗菌药物控制病情.开始可静脉推注氢化可的松100—200mg+继用200mg置等渗糖水100—200ml中静脉滴注维持.如首次静脉推注后病情无改善,可于半小时到1小时内重复静脉推注,直至患者面色转红,全身出汗,逐渐安静,肺部罗音减少不再扩散,则表示病情已获控制.心率>120次/分者,可酌情应用西地兰0.2mg缓慢静脉滴注.患者常出现血压偏低,但切忌应用升压药,以免促进肺出血.
病情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怎么办
高热,黄疸
指导意见:
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早期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维生素B和C以及容易消化的饮食;并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血严重者应立即输血并及时应用止血剂.肺大出血者,应使病人保持镇静,酌情应用镇静剂;肝功能损害者应保肝治疗,避免使用损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