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4 18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60岁
健康咨询描述:岁
一天24痛,全身发抖发紫,吐,起不了床,靠止痛药维持
7年前就有,但不严重,就这3年严重了,一年比一年严重,生活不能治理.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看过很多医院没什么效果,检查不出病因,有的说是神经性偏头痛,吃了好多药,不见效果.就靠止痛要维持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减少痛苦,生活能自理,不用止痛药.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轻度头痛一般不用休息可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等如有剧烈头痛必须卧床休息,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按头痛的部位给予针灸按摩治疗前额痛可取印堂合谷阳白穴两侧痛可取百会后顶痛可取风池外关等穴位.
指导意见:
用萝卜汁滴鼻孔, 仰卧, 左边头疼滴右边鼻孔, 右边头疼滴左边鼻孔, 效果即佳. 忌吃花椒,胡椒.
其他答案 (17)
病情分析:
您好,顽固性偏头痛属于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无异常,但疾病确实存在,常伴有视觉先兆和恶心呕吐的症状,大多数由长期情绪紧张焦虑,压力大,脑力劳动过度,思虑过度,环境噪杂人多,睡眠休息不好,风寒刺激等原因刺激血管引起的,治疗以放松神经肌肉,提高大脑供血,改善微循环为主,可用特效中药天麻头风宁方剂对偏头痛有效,一般需要服用1-2个疗程,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结合电针灸和物理治疗,建议到医院综合物理治疗效果更好!可咨询北京头痛专家治疗.
病情分析:
中外专家均称,偏头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由于约60%的患者可问出家族史,部分病人家庭中有癫痫病人,故专家认为该病与遗传有关,但尚无一致的遗传形式.
(2)内分泌因素,血管性偏头痛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发作频繁,妊娠时发作停止,分娩后再发,而在更年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3)饮食因素,经常食用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或抽烟,喝酒的人均易患血管性偏头痛.
(4)其它因素,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忧虑,焦虑,饥饿,失眠,外界环境差以及气候变化也可诱发偏头痛.
指导意见:
预防治疗 每月头痛发作2~3次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该类药物需每日服用,用药后至少2周才能见效.若有效应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到停药.
1.普萘洛尔 为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约对50%~70%病人有效,1/3病人的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一般用量为10~40mg,1日3次.副作用小,逐渐增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
2.苯噻啶(pizotifen,sandomigran) 5-HT拮抗剂,也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及抗缓激肽作用.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缓慢增加到每日3次.持续治疗4~6月,80%病人头痛改善或停止发作.副作用有嗜睡和疲劳感,能增加食欲,长期服用会发胖.
3.美西麦角(methysergide) 5-HT拮抗剂,主要对5-HT2受体有拮抗作用.需从小剂量(0.5~1mg/日)开始服用,在一周内逐渐增加到1~2mg,每日2次.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腹膜后组织,肺-胸膜纤维化.连续服用6个月必须停服1个月.仅在最顽固的病人才考虑试用.
4.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nimodipine)和氟桂利嗪(flunarizine,西比灵)常用剂量尼莫地平为20~40mg,每日3次.药物副作用小,可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失眠或皮肤过敏等不适.
5.丙戊酸钠 100~400mg,每日3次.
6.阿米替林(amitryptiline)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阻止5-HT的重摄取.多用于抗抑郁和治疗慢性疼痛,对偏头痛伴有紧张性头痛者有效.常用剂量为75~150mg/日.
7.可乐定(clonidine)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降压作用.预防偏头痛效果较弱,但少量应用无副作用.常用剂量为0.078mg~0.15mg,每日2~3次.
生活护理:
随着气候变化,异味及某些食物和药物有可能诱发偏头痛的发作,要预防偏头痛的发作,首先消除或减少偏头痛的诱因,如避免情绪紧张,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避免饮用红酒和进食含奶酪的食物,咖啡,巧克力,熏鱼等.
病情分析:
头疼的原因非常多,感冒发热,五官有毛病,血压异常,贫血,便秘等都会引起头疼.
指导意见:
缓解头疼的方法
1.冰袋冷敷: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疼部位.
2.按摩头部:对头部进行力度适中的按摩,是缓解头疼的有效方法.太阳穴是头痛按摩的重要穴道,你可以用食指来按压,可以用拳头在太阳穴到发际处轻轻来回转动按摩.
仅仅看您对自己病情的描述是无法对您的病情做出诊断的,病情是因人而异的,建议您还是及时去医院详细就诊.您可以去医院的心脑血管科或者康复科做检查,做颈椎X线和脑血流图.
病情分析:
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以一侧头部疼痛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光及声音过敏等位特点.本病与遗传有关,部分患者可在头 部,脑外伤后出现,某些神经递质可诱发,如5-羟色胺
指导意见: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与恼怒,紧张,风火痰浊有关.情志不遂,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肝阳上亢,风火循肝胆经脉上冲头部;或体内素有痰湿,随肝阳上亢而循经走窜留滞于头部少阳经脉,使经络痹阻不通而痛.
治疗:治以疏泄肝胆,通经止痛.以足厥阴肝经及手少少阳经为主.针灸可取以下穴位:太阳 率谷 悬颅 头维 风池 外关 太冲 足临泣 诸穴用泻法 当发作时要以远端为主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
如果没有脑部血管硬化,血栓可不用扩血管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