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5 5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我有十年的胃下垂病史了!最近半年有心慌.害怕的感觉,不知道是胃下垂引起的症状吗?还是别的什么病?
去年十月份开始,没有别的什么原因?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吃了些管心脏的药,还喝了半个月中药,也没见效!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得病的原因和如何治疗?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指导意见:
你可以用中医治疗,耳针:选用毫针柄,在耳壳“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在此点上加压2-3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其他答案 (4)
病情分析:
你好!胃下垂多伴有慢性胃炎,餐后感觉下沉,胃痛、反酸、消化不良等。你的情况首先需要排除心血管疾病,可能是长时间胃下垂、慢性胃炎引起的营养缺乏。
指导意见:
建议你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门诊进一步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平时少量多餐,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生冷硬食物,饭后不要立即运动。
病情分析:
您好,我在这里为您解答。
根据您的病情症状描述,考虑您属于中医讲的脾气不升证。
指导意见:
这种情况首先建议您喝中药还需要医生给您摸脉,看舌苔,饮食方面注意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不要熬夜。
病情分析: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指导意见:
你好,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复安5-10mg,每天3次. 合并便秘者首选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每天3次.
病情分析:
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
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
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
,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
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
,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常采用
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治疗
指导意见:
1.成药自疗法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十全大补膏,每次1汤匙,每日3次,开水冲服.
2.验方自疗法
(1)蜜根3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每日1帖,分2次煎服.
(2)炒黄芪30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
(3)肉桂10克,五倍子20克,炒何首乌30克,一起研粉,每次6克,每日
1-2次,温水吞服.
(4)枳壳15克,煎汤服,每日2次.
3.饮食自疗法
(1)猪肚1只,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砂仁5克,加调料煮熟后分次食用.
(2)鲫鱼500克,黄芪50克,枳壳30克,加调料烹制食用.
(3)榛子60克,淮山60克,党参30克,砂仁15克,陈皮15克,研成粉
拌入白糖,每次取适量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
4.外治自疗法
(1)取百会,足三里二穴.用指端及指甲按掐二次,各3-5分钟,每日多次.
百会穴:两耳尖连线头顶上的中点处.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宽,胫骨外侧
一横指处.
(2)代灸膏贴百会,足三里,中脘三穴.隔天调换.
中脘穴: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
5.其他自疗法
每天进行仰卧起坐锻炼2-3次,每次10分钟.
避免误诊
许多女性爱美节食,体弱消瘦,腹腰部脂肪极少,腹壁单薄,容易导致胃,肾等脏
器下垂.
由于胃体下垂,出口抬高,胃内食物排空延迟,故患者时有饱胀不消化感,嗳气恶
心等症状,倘误作胃病进行治疗,会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