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7 2人回答
性别:男年龄:7岁
健康咨询描述:岁
在学校里喜欢动别人的东西和拿别人的东西,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否是心理有关系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孩子拿别人东西与成年人的偷窃行为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由于受自身年龄条件的限制,孩子的主客体意识不够清晰,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在他们看来,拿别人东西并不算偷。所以家长切不可用成人的社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去要求孩子、评价孩子。
指导意见:
先问清楚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然后明确、严肃地告诉他,这个东西是别人的,要赶快拿去还给人家。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如果喜欢别人的东西,可以向他借,也可以请求父母买。家长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给孩子作出明确指示,可以强化正确信息,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家长还要注意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主客体意识。
其他答案 (1)
病情分析:
孩子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让不少家长很头疼,因为孩子还小,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相比成年人来说,孩子的占有欲和新奇感更强,当他们看到一样自己没有的新鲜事物时,哪怕是一块小石头、一张糖纸,他们都会马上想占有它。因其行为控制能力较弱,即便家长事先有所提醒,当时的占有欲还是会占上风,兴奋大于抑制,往往不经对方允许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走。 此外,不良的家庭教育也是使孩子产生过失行为的重要原因。现在,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好转了,很多父母再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是溺爱的方式,他们基本上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不仅每天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而且孩子喜欢什么,就给她买什么,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养成了自私和任性的个性,强调自我满足一旦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想尽办法得到,得不到就可能采取极端的手段,比如“偷”,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不会克制自己的不良心态。
指导意见:
不是心理问题。孩子拿别人东西与成年人的偷窃行为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由于受自身年龄条件的限制,孩子的主客体意识不够清晰,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在他们看来,“拿”别人东西并不算是“偷”。所以家长切不可用成人的社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去要求孩子、评价孩子。
若发现孩子有过失行为,当众斥责孩子是不明智的,最好不要大声呵斥、惩罚他们,更不要将他们的行为公之于众,不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正确的做法是问清原因,然后向孩子明确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是不能乱拿的,要赶快拿去还给人家。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如果喜欢别人的东西,可以向他借,也可以请求父母买。家长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给孩子作出明确指示,可以强化正确信息,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家长还要注意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主客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