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7 2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23岁
健康咨询描述:两年前查得有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胃一直不好,口臭,容易消化不良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反酸、咽下困难。严重病例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近年来我们用西沙比利联合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治疗的51例均系我院门诊或住院,经相关检查,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男35例,女16例;年龄34~68岁,平均49岁;病程0.2~6.1年,平均3.9年。
1.2主要症状每因情志不遂或饮食后,致胸后灼热或灼痛感,嗳气反胃,反流食物带酸苦味,烧心泛酸,胃脘胀满,两胁胀痛,胸脘闷堵,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1.3方药组成柴胡10g,白芍12g,枳实10g,甘草6g,香附12g,川芎20g,大黄15g,代赭石10g,丁香6g,白及10g,黄连6g,吴茱萸3g。水煎2剂早晚各服1剂。西沙比利10mg,三餐前半小时及晚睡前各服1次。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症状消失,X线或食管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减轻,X线或食管镜检查病变改善为好转;症状与X线或食管镜检查病变无改善为无效。
2.2治疗结果治愈39例(76.5%),好转11例(21.5%),无效1例(2.0%)。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的“噎膈”、“胸痛”、“胃脘痛”、“反酸”等病的范畴。本病的发生多与情志失畅,饮食辛辣有关。气滞、火热为本病的主要致病特点。其中西医认为最主要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不适当弛缓或经常处于松弛状态,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对反流物清除功能下降,从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西沙比利(Cisapride)是全胃肠促动力药,它刺激消化管壁肌间神经丛的运动神经元的5-HT4受体,使之释放乙酰胆碱,增强食管的蠕动功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快胃排空,因而可减轻胃食管反流,达到缓解反流症状,治愈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
由于本治疗方案设计合理,用药适当,中西医结合应用效力强,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作者单位:266100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其他答案 (1)
病情分析:
有可能是返流性食管炎.
各种原因(机械性、化学性和细菌性等)引起的食管粘膜损伤均可产生食管炎,其中由胃和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下段粘膜炎症者最为常见,称之返流性食管炎。
食管下端括约肌具有防止胃和肠内容物反流的功能。。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弱所致,而食管的蠕动功能障碍则是造成食管炎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可由于饮酒、吸烟、胃潴留、胃或腹内压增高、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均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减弱,引起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胃液中的盐酸、胃蛋白酶以及胰胆液中的胆盐和溶血卵磷脂等,可损伤食管粘膜而导致食管炎。肥胖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低下者,均能促成胃内容物的返流。
【症状】
本病初期,食管粘膜是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肿,进而可出现粘膜糜烂和溃疡,并伴粘液性或血性渗出。
本病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痛。烧心、胸骨后或心窝部疼痛及吞咽困难等,反流严重者,在躯干前屈或晚上卧床时,可有频发疼痛.
X线钡餐检查和食管镜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治疗】
病人应立即戒烟、酒,咖啡,酸和辣等刺激性饮料和食物亦应禁忌。少食多餐,并进低脂饮食。睡前4小时内不宜再进食。睡眠时低枕、放松裤带(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状态)。和垫高床头20~30cm,均有助于减少返流。灭吐灵(胃复安)、乌拉胆碱均可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和促进食管正常蠕动和排空;甲氰眯肌、氢氧化铝凝胶有助于抑制和中和胃酸,对减轻症状均有一定疗效。阿托品、普鲁本锌和颠茄类药物,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弱和食管蠕动抑制而反致症状加重,故应忌用。
反流性食管炎是较常见的食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粘膜而引起的炎症;正常人食管下端括约肌在不进行吞咽活动的时候是紧闭的,防止胃内容物向食管返流,但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此处括约肌不能正常地关闭,从而导致酸性的胃液或碱性的肠液反流入食管,并刺激、腐蚀食管粘膜,就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是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和吞咽困难。烧心常与姿势有关,故又叫做“姿势性烧心”,多在屈曲弯腰、咳嗽、用力排便、头低位仰卧或侧卧时出现。当精神紧张或进食酸性果汁、高脂肪饮食、辛辣刺激性饮食以及吸烟、饮酒、服用咖啡因、巧克力,还有使用阿托品、普鲁本辛、654-2、巅茄片以及阿斯匹林等药物时,都会诱发或加重以上症状,而当直立和服用制酸药后;可减轻症状。
确诊反流性食管炎,除了以上的典型症状外,还需做食道钡剂造影或食管镜,以及酸滴入试验。食管钡剂造影可见食管下段痉挛性收缩、粘膜增厚、高低不平甚至变形狭窄,食管镜可见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还可取食管活体组织观察炎症的程度,除外肿瘤,酸滴入试验,是将0.1N盐酸缓慢滴入食管,如病人出现烧心,即为阳性反应。
反流性食管炎的一般治疗应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忌烟、酒和咖啡,卧床时抬高头部。药物治疗常用甲氰米胍、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并加用吗丁啉、西沙比利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情志不畅、忧郁恼怒而使肝气不能正常疏泄,或因多食辛辣刺激及酸性食物、过度吸咽饮酒,导致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从而引起食后反胃、反酸、吞咽不利等症状出现,肝气郁滞,气滞痰结,还可引起胸咽部有堵塞不适的感觉。本病分四种类型,胃失和降型,治疗以旋复代赭石汤降胃气;肝气犯胃型,以气滞胃痛冲剂疏肝理气和胃;胃阴不足型,以养胃舒冲剂养胃阴、和胃气;气滞痰结型,以四七汤疏肝理气、和胃化痰。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般地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有化学性刺激作用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的远端产生炎症性的改变。实验发现,正常人也有胃食管反流的现象,但却没有临床上的任何表现。一般是进餐或饭后的反流较多;白天较多见;反流的总时间<1小时/24小时。但若胃食管抗反流的机能不全,则会出现反流。当反流长期存在,不断刺激食管粘膜产生炎症,就会发展成为反流性食管炎。
下面几种情况,极易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1)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被破坏:食管下端括约肌是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即第一抗反流屏障)最为重要的结构。它处在食管和胃的交界线上约3~5cm的高压区内。此处的静息压构成了一个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压力屏障。是一个生理作用。食管下括约肌所起的作用是:①维持一较高压力,近端高于食管腔内压力,远端高于胃内压力;②对其近端食管的膨胀(如吞咽的食团等)能起松弛反应,使其压力接近胃内压水平;③对一些生理性刺激起收缩反应,以维持一高于胃内压的压力,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抗反流作用主要受神经?体液的控制。消化道及另外的激素对它也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可通过这一途径用一些如胃泌素、胃动素等增加食管下括约肌收缩的药物来改善反流的症状。正常人群中,腹内压的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收缩,使得压力增加而防止反流性食管炎,但当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偏低及腹内压增加不能引起括约肌有力地收缩时,均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另外,拟胆碱能、多巴胺、安定、吗啡及吸烟等均可影响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以诱发反流性食管炎。
(2)上皮前因素(粘液层、粘膜表面的HCO3-?浓度)、上皮因素(上皮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细胞代谢等)、上皮后因素(指组织的基础酸状态和血供情况)所造成的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亦可造成反流性食管的发生。
(3)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发生障碍,亦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酸廓清的功能能减少食管的粘膜浸泡在胃酸中的时间,从而达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作用,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是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的两大部分。当胃中酸性内容物返流时,食管的继发性蠕动就会在10~15秒内约1~2次蠕动,几乎排空全部的反流物。而唾液中和余下的残留在食管粘膜陷窝中的少量酸液。唾液为弱碱性,能中和酸,其中和作用大小与唾液中HCO3-的浓度有明显关系。如果唾液分泌量减少,则会:①减少吞咽频率;②减低稀释、中和及清洗食管内酸性物质的作用。故两部分中哪一部分出现异常均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4)食管粘膜是鳞状上皮组织,对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酸缺乏抵抗力。当幽门括约肌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同时低下时,消化液可反流到食管,从而浸蚀鳞状上皮发生消化作用引起炎症。一些发生食管炎的病人体内缺乏游离酸是因为胆汁与胰液和胃酸共同作用,刺激食管粘膜所造成的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生理病理因素
食管以把食物由口送入胃为其主要功能。食管下端和胃之间的交界处常处于关闭状态的为贲门。交界处的粘膜,为鳞状上皮附着的是贲门;为柱状上皮附着的是贲门管,通常称为胃、食管前庭段。此段起括约肌的作用,有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功能。它不仅允许食物进入胃,还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到食管。据胃食管前庭段内的压力测定,它在静止状态时腔内压力高于其他食管段,有静止高压带之称。吞咽动作开始后一秒钟,此段腔内压力开始下降,当压力小于0.67kPa(5mmHg)时贲门就松弛,利于食物进入胃内。相反,当胃内压力升至10.67kPa(80mmHg)时,贲门并不松弛,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不是一个单一的机理,虽然食管前庭静止高压带能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但因低于胃内压力,所以仅是抗反流因素的一种。一般认为另外还有四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也起着抗反流的作用:①锐利的食管角,相当于防止向上返流的活瓣。②膈肌如一弹簧夹,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③胃食管前庭段的腹内段受膈食管膜的固定,呈萎陷状态,难以进入胸腔,因此胸腹压差越大,管壁靠得越拢,以防止反流。④贲门部粘膜皱襞略凸向胃腔,起防止反流活瓣的作用,因此以上因素的一种或几种发生障碍,都将会出现反流。
炎症使得食管壁变得僵硬,从而导致食管清除酸的时间延缓,致使括约肌压力下降。日久发生恶性循环,于是更多的酸易于进入食管,使食管应激性增高,造成继发性痉挛。这个过程为:刺激、痉挛、炎症、再生,逐渐瘢痕、狭窄形成。
反流性食管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早期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内科治疗的目的是使食管粘膜长期不受刺激,消除或中和酸性分泌物,终止从表面粘膜传向基底细胞的信息,达到乳头退缩,表面上皮恢复正常,食管对酸的易感性降低,病人无烧心感。
改善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避免胃内容物的反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低脂饮食,少食少餐,忌烟、酒等。②由于从胃反流到食管易于在夜间病人处于水平位、头低脚高位时发生,因此,卧时床头抬高20~30cm(床脚垫高),这样即便反流也能很快地消除。③应用一些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物排空的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等。
抗酸治疗。每小时服用抗酸剂,一方面是中和酸减少对食管粘膜的刺激,减轻疼痛。另一方面是酸被中和的同时,刺激胃窦释放胃泌素,使食管下括约肌肌力加强,防止反流。其次,抗酸剂与酸中和后的物质能悬浮于表面,在粘液池的顶部起屏障作用,保护胃及食管的粘膜。应用液体抗酸剂为最好,不仅能中和胃酸,还能中和食管上的酸性液体。
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保健?
(1)精神调护:情志失和为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古人对其最有认识,从“百病皆主于郁”等古语中可见一斑,忧思恼怒,郁怒伤肝,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上逆而发本病。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一些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刺激,使肝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庄子刻意》中云:“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可用养鸟、种花、琴棋书画等调节情志,排除忧思恼怒,达到愉快自得的目的。另外,还要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既可流通气血,增强体质,又能陶冶情操,使人怡情放怀,气机流畅。古人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欠。动摇则欲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但锻炼不可过量,应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获益。广大医护工作者也应注意对病人进行这方面的调护,用高度的责任心及爱心帮助患者,放下包袱,消除顾虑,使其慢慢达到遇事不急、不怒,用稳定的心态面对事物,从而更能配合药物治疗,达到治愈疾病,缩短疗程的目的。
(2)饮食调养: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不洁食物,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不饥饱无度。调节饮食方法主要有:①食量适当,勿饥饱无常。贪食过度或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就会导致积滞难消,脾胃失运。三餐的分配也应合理,早餐精些,午餐量多些,晚餐宜少进,若需要夜餐,则应以软饭为宜,勿饱食入睡。《饮膳正要·养生避忌》中云:“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
②饮食选择:应以素食为主,少食荤腥之品,因五谷,蔬菜多无明显的寒热之偏,又易消化吸收,不易酿湿生痰,故以素为主是我国养生的一贯主张。另外,饮食应顺四时,合地宜,季节有四季之分,地域有四方之别,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故选择食疗应顺四时之受,合地区之异。冬季宜多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鸡肉;夏季宜用消淡偏凉之品,如黄瓜、西红柿;在暑季湿热交蒸之时宜用西瓜等消暑除湿之品;秋季宜用生津润燥之品;如苹果、香蕉,而少用辛辣之物,以免灼伤胃阴。
(3)慎起居,严防外邪入侵:①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②适寒温,随气候之变,增减衣被,防迎风沐浴,涉水淋雨,久处湿地,夜深露卧,纳凉取暖,也宜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