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1 4人回答
年龄:60岁
健康咨询描述:患者性别:
女
现在时好时坏,看不清东西.问能否根治?
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2-3年
以往诊断治疗经过及效果:吃药效果不好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得了这种眼病不要紧张,平素要注意眼的保养,如过度用眼,长时间的看电视或报纸,尤其要避免眼球的过度振动,不要劈劈柴,剁肉馅等,防止视网膜因黄斑裂孔而出现脱落.一旦黄斑裂孔形成,并且突然眼前有大片黑影遮盖,或有大量飘浮物出现,就预示着视网膜可能出现了脱离,就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必要时需作眼的手术治疗.单纯黄斑裂孔和伴有视网膜脱离的黄斑裂孔均可采用手术治疗.此外,也可根据病因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其他答案 (3)
病情分析:
黄斑裂孔现在没用特别好的治疗方法,属于慢性疾病,没有孔源性视网膜脱落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可以吃复明片,卵磷脂络合碘片,有网脱可以手术治疗。
病情分析:
"黄斑裂孔可以分为4个时期:
起病初期,黄斑中央凹前玻璃体皮质自发收缩,引起视网膜表面切线方向牵引,导致中央小凹脱离,眼底中央凹反光消失,中央凹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表面出现黄色小点(100~200μm),此时为Ia期;中央凹前玻璃体皮质进一步收缩,黄斑中央凹脱离,RPE表面出现黄色环(200~350μm),此时为1b期。Ia与1b期均不伴有玻璃体与黄斑中央凹的分离,亦未出现“真正的”全层黄斑孔,临床上称为先兆黄斑孔(impendingmacularhole),视力轻度下降至0.3~0.8,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显示黄斑中央凹轻微的高荧光。
起病数日~数月后,玻璃体切线方向进一步牵拉,在中央小凹边缘形成黄斑裂孔,逐渐扩大,由新月形发展至马蹄形,最后形成圆形裂孔,常伴有盖膜。少数情况下,黄斑孔于中央凹中央开始形成,逐渐扩大后变为无盖孔。最近研究发现,在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过程中并没有视网膜中央凹组织丧失,所谓的“裂孔前盖膜”是浓缩的玻璃体后皮质。黄斑裂孔周围可见视网膜下液边缘,裂孔处有黄色玻璃膜疣状沉着物,视力下降至0.1~0.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呈中度高荧光。
以上病变经2~6个月后,由于视网膜组织收缩,黄斑裂孔扩大至400~500μm,伴或不伴有盖膜,此时为III期黄斑孔。可见黄色玻璃膜疣状沉着物与视网膜下液边缘,中央小凹周围囊样改变,视力下降至0.02~0.5。
表现为玻璃体与黄斑的分离,早期表现为黄斑孔盖膜前移位,晚期表现为玻璃体与黄斑、视神经乳头的完全分离,此时为4期黄斑孔。
建议您采取中医的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
病情分析:
"黄斑裂孔可以分为4个时期:
起病初期,黄斑中央凹前玻璃体皮质自发收缩,引起视网膜表面切线方向牵引,导致中央小凹脱离,眼底中央凹反光消失,中央凹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表面出现黄色小点(100~200μm),此时为Ia期;中央凹前玻璃体皮质进一步收缩,黄斑中央凹脱离,RPE表面出现黄色环(200~350μm),此时为1b期。Ia与1b期均不伴有玻璃体与黄斑中央凹的分离,亦未出现“真正的”全层黄斑孔,临床上称为先兆黄斑孔(impendingmacularhole),视力轻度下降至0.3~0.8,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显示黄斑中央凹轻微的高荧光。
起病数日~数月后,玻璃体切线方向进一步牵拉,在中央小凹边缘形成黄斑裂孔,逐渐扩大,由新月形发展至马蹄形,最后形成圆形裂孔,常伴有盖膜。少数情况下,黄斑孔于中央凹中央开始形成,逐渐扩大后变为无盖孔。最近研究发现,在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过程中并没有视网膜中央凹组织丧失,所谓的“裂孔前盖膜”是浓缩的玻璃体后皮质。黄斑裂孔周围可见视网膜下液边缘,裂孔处有黄色玻璃膜疣状沉着物,视力下降至0.1~0.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呈中度高荧光。
以上病变经2~6个月后,由于视网膜组织收缩,黄斑裂孔扩大至400~500μm,伴或不伴有盖膜,此时为III期黄斑孔。可见黄色玻璃膜疣状沉着物与视网膜下液边缘,中央小凹周围囊样改变,视力下降至0.02~0.5。
表现为玻璃体与黄斑的分离,早期表现为黄斑孔盖膜前移位,晚期表现为玻璃体与黄斑、视神经乳头的完全分离,此时为4期黄斑孔。
建议您采取中医的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