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6人回答
性别:男年龄:53岁
健康咨询描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爸前两年曾因心绞痛入院治疗了大概十天左右,这两年来都没出过什么事,就是偶尔晚上脚会水肿。两周前他开始感冒咳嗽,每次咳嗽他都觉得心口疼,呼吸有点急促,去医院看了发现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希望得到的帮助: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病因如下:
1、感染:感染为常见诱因,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特别是肺部感染,可能与肺淤血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下降有关。发热、代谢亢进及窦性心动过速等增加心脏的血流动力学负荷。急性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各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均会直接损害心肌功能,加重原有的心脏疾病。
2、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最常见的心房颤动使心排血量降低。心动过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和加重心肌缺血。严重心动过缓使心排血量下降。心律失常还会导致心房辅助泵作用丧失,使心室充盈功能受损。
3、肺栓塞:心衰病人长期卧床,易产生血栓而发生肺栓塞,因右心室的血流动力学负荷增加而加重右心衰竭。
4、过度劳累:劳力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气候变化、饮食过度或摄盐过多。
5、妊娠和分娩:妊娠和分娩可加重心脏负荷和增加心肌耗氧量而诱发心衰,尤其孕产妇伴有出血或感染时更易诱发心衰。
6、贫血与出血:慢性贫血病人心排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加,血红蛋白的摄氧量减少,使心肌缺氧甚至坏死,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大量出血使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降低,并使心肌供血量减少和反射性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7、其他主要包括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快: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如酸中毒是诱发心衰的常见诱因,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诱发心衰最常见于低血钾、低血镁和低血钙。洋地黄过量、利尿过度、心脏抑制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水钠潴留等。
其他答案 (5)
病情分析:
慢性心功能不全一般指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潴留。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临床表现
1.运动耐力下降引起的症状
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病人可能存在多种疾病,因此,说清运动耐量下降的确切原因是困难的。
2.体液潴留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
3.无症状或其他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能在检查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肺部或躯体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发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表现。
病情分析:
大多数患者有心脏病病史,针对病因治疗将显著改善心衰预后。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老年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病是年轻者心衰的主要原因。收缩性心衰常见病因为冠心病,积极重建血运可防止心衰的发展和恶化;舒张性(或射血分数正常)心衰常见病因为高血压,控制血压极其重要,否则心衰进展迅速,也可诱发急性心衰。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必须依靠患者配合,患者教育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了解治疗目的和目标,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
2.了解心衰基本知识,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就诊:体重快速增加、下肢水肿再现或加重、疲乏加重、运动耐受性降低、心率加快(静息增加≥15~20次/分)或过缓(≤55次/分)、血压降低或增高(>130/80mmHg)、心律不齐等。
3.掌握包括利尿剂在内的基本药物使用方法,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4.每日测体重并作记录,限盐、限水(每日液体<2L)、限酒、戒烟。心肌病应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适可当运动,每天步行30分钟,每周坚持5~6天,并逐步加量。避免各种感染。禁止滥用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病情分析: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1.感染或贫血:
感染病毒性上感和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除可直接损害心肌外,发热使心率增快也加重心脏的负荷。严重贫血或大出血使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低,而导致心力衰竭。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3.妊娠分娩或输液:
妊娠分娩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明显增多,加上分娩时的用力,均加重心脏负荷。输液(或输血过快或过量)液体或钠的输入量过多,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
病情分析: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和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其它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肾炎和先天性心脏病。较少见的易被忽视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心房粘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上述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因,可通过下列机理影响心功能,引起心力衰竭。
(一)原发性心肌收缩力受损
包括心肌梗塞、心肌炎症、变性或坏死(如风湿性或病毒性心肌炎、白喉性心肌坏死)、心肌缺氧或纤维化(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心肌的代谢、中毒性改变等,都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
(二)心室的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肺及体循环高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或肺动脉瓣狭窄等,均能使心室收缩时阻力增高、后负荷加重,引起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
(三)心室的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间左至右分流等,使心室舒张期容量增加,前负荷加重,也可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力衰竭。
(四)高动力性循环状态
主要发生于贫血、体循环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性心脏病等,由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排血量增多,也能引起心室容量负荷加重,导致心力衰竭。
(五)心室前负荷不足
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引起心室充盈受限,体、肺循环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