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 5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19岁
健康咨询描述:校运会跨栏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了,擦伤了手脚。因为没有及时消毒,所以现在长了一大块暗红色的肉芽,医生说这是增生性瘢痕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是我觉得手术不怎么靠谱,所以想请教一下,这种瘢痕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希望得到的帮助: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增生性瘢痕自从发生之时起,就在不停的发生变化。在初起之时,瘢痕的纤维增生很快、很多,纤维增生过多以后常将瘢痕内部的血管压闭,使其逐渐缺血。
目前国内外治疗瘢痕多采用局部药物封闭,皮肤移植,手术切除植皮,晶体磨疤术,气囊扩张术,抗体注射,放射治疗,压迫疗法,激素疗法,硅酮类等疗法。在临床上都不是很成熟,疗效有待观察。而且有的所需时间长,痛苦大,容易反复,出现不良后果等,许多都不尽如人意。
1.局部皮下注射
针对瘢痕增生,直接把药物针剂注射入瘢痕内进行治疗,而这种药物的成分以类固醇为主,能抗发炎,并抑制瘢痕生长,这是目前对于瘢痕增生最简单的治疗方式。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瘢痕增生相对适合于面积较大的瘢痕,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临床效果一般较好,常见的方法有:瘢痕切除加植皮法,皮瓣法,单纯切除缝合法、皮肤扩张器扩张后切除法及游离植皮法。
3.压迫治疗法
压迫治疗应尽早使用,最好在创面愈合后即开始压迫治疗,瘢痕形成6个月后在使用,一般效果较差。压力的大小应根据部位和患者的感觉加以调整,一般不低于1.3kpa。使用要持久,力求不间断。
4. 激光疗法
应用于瘢痕治疗的激光主要有CO2激光和染料激光。CO2激光利用其光热反应对瘢痕组织进行烧灼治疗,使瘢痕组织气化、碳化。染料激光束可使组织直径小于0.5毫米的血管闭塞,产生局灶性坏死,从而缓解增生性瘢痕。
5.放射治疗
应用浅层放射线照射,可迟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对早期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适合增生性瘢痕切除后复发的预防。
6.微晶磨削
微晶磨削去瘢痕增生是一种伤害性极小的皮肤美容。通过对治疗区域表面喷射性无菌细小的微晶颗粒的冲击,使衰老受损的皮肤细胞松动脱落,同时通过刺激皮肤生发层吸收氧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的生成,结合相应的护肤治疗,使皮肤变的细腻平整、清晰自然,富有弹性光泽。
其他答案 (4)
病情分析: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方法如下:
1.压迫疗法
创面初愈,如见有瘢痕增生趋向时,即用弹性绷带或弹性织物持续包扎压迫,坚持昼夜使用数月,对预防和治疗瘢痕增生,疗效确切。增生瘢痕经压迫治疗后,颜色变淡、软化,甚至变平。压迫疗法为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缺点是较麻烦,需持之以恒方见效。
2.浅层放射疗法
对早期病变和增生瘢痕术后预防复发的疗效较好。缺点是由于放射线对全身的危害,和对局部发育的不良影响,因此,不宜用于幼儿或大面积瘢痕的照射。
3.瘢痕内药物注射疗法
瘢痕内注射类固醇药物,以促进瘢痕软化,适用于小面积的增生性瘢痕,但对广泛多发病变不适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最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药物。如曲安西龙(去炎松),成人每次用量10~40mg,可用等量2%利多卡因溶液稀释,进行瘢痕内垂直多点注射。每周1次,4~8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均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疗程结束以后。临床上常有复发的病例。同时该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有:①月经紊乱,但停药后可恢复正常。②阳痿。③皮下组织萎缩,色素减退,系药物注入瘢痕下正常组织或药量过大所致。
4.硅凝胶外用
可促进瘢痕的软化。使用方法是,直接贴在瘢痕上,每天保持12~24h,每日温水清洗瘢痕表面。硅凝胶表面污垢也可清洗,并可反复使用,直至不能贴服为止。总疗程应在6个月以上。疗效也是确切的。但个别人对硅凝胶过敏,表现为瘢痕发红、瘙痒等。遇此,则停止使用。
5.其他
中药治疗、物理治疗、激光治疗等,均对轻度的增生瘢痕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外用中药有一定的止痒和减轻瘢痕增生作用,而激光对面部早期增生性瘢痕有效。
病情分析:
如何处理与增生性瘢痕
1,激光治疗
高效去除疤痕,激光手术涉及汽化疤痕组织一个级别开始的时间,在最顶层的皮肤。这将降低皮肤层暴露,因此,启动新的胶原蛋白组织中的增长。治疗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损伤的深度。建议患者进行激光治疗了几次,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2,化学换肤
此过程涉及某些化学品的应用上的疤痕去除真皮上部,并促进皮肤剥脱。随着新皮肤的发展,疤痕变得无法察觉。然而,这可能是昂贵的方法,疤痕去除,因为病人有有一些剥离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3,磨皮
此方法通常用于疤痕外观和细纹的改善。此过程涉及故意伤人“的皮肤,造成流血,患者一定要在全身麻醉下。当伤口愈合,去除受损的皮肤在磨损过程中被替换为新的皮肤生长。
4,可的松注射
使用这种方法,类固醇注射到疤痕,肥厚,在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治疗方法中,这被认为是最安全,无痛的程序之一。
病情分析:
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应在非手术治疗和积极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待瘢痕成熟,增生停止后实施。一般用于有显著功能障碍或形态损害的增生瘢痕。
2.在某些特殊部位的病变,如眶周、口周、鼻孔等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为保护视力,解除进食困难和恢复呼吸通畅,可考虑早期手术治疗。
3.手术原则
切除瘢痕,充分松解挛缩,矫正畸形,以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
4.对于瘢痕面积广阔、皮源缺乏的病例,可只切开瘢痕,使挛缩松解,以皮片移植修复缺损。术后所留下的增生瘢痕,由于张力消失,病变可逐渐软化,好转。
5.手术注意事项
(1)一般用于伴有挛缩畸形或妨碍功能的病变。
(2)手术结合其他疗法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如辅以术后皮肤浅层放射治疗,或缝合前在创缘内注入适量的曲安奈德(去炎舒松)溶液等。
(3)手术过程应遵循无菌、无创、无张力的操作技术;创缘方向需与局部皮纹一致;还可在瘢痕内做切口,切除大部分瘢痕,原瘢痕缘无张力缝合,以避免瘢痕复发时扩大。还采用可拆的连续皮内缝合法,拆线后不留线结,减轻异物反应等,所用缝线宜较细,拆线可适当提早,以尽量减轻异物刺激。创面张力大时,可行皮片移植术修复。
(4)供皮区也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瘢痕疙瘩形成。
(5)术后放射治疗,应在拆线后立即开始。
病情分析:
治疗原则
若无特殊原因,早期(增生和消退期)应先行非手术疗法,如弹力压迫疗法、瘢痕内药物注射、功能锻炼等,抑制减轻瘢痕增生,如出现下睑外翻、小口畸形、关节严重挛缩畸形等特殊情况可给予手术矫正畸形、修复外观、防止并发的畸形。多数情况下应待瘢痕成熟、软化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为切除瘢痕,充分松解挛缩,矫正畸形,以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手术方法
根据瘢痕部位、面积和大小而选用直接切除缝合、瘢痕切除植皮或皮瓣转移、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瘢痕皮回植等适当的方法。如对于瘢痕面积广,皮源缺乏的病例,可只切开或部分切除瘢痕,只求挛缩松解,并用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对于面颈部、关节等特殊部位增生性瘢痕,单纯切除植皮效果往往不理想,采用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