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 5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16岁
健康咨询描述:我女儿自从上了高中之后,就学会了攀比,喜欢看那些国外的时尚杂志,常说要减肥,然后不吃饭。我看她都到了病态了,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说是神经性厌食。我想请问一下医生,这个病的诱因是什么。
希望得到的帮助:神经性厌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至今不明确。大多数的专家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可能某个因素过于强烈而引起发病,也可能是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下起病。有关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心理因素
(1)对青春期性发育的恐惧:13岁以后,正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在英国,曾对女学生进行调查,有60—70%的女中学生想减体重,在女大学生中为75%,这个比率远远高于小学生及30岁以后的人群。而这一阶段恰恰是该病发生的高峰年龄。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的压力可严重地影响个人的观念及行为是毋庸置疑的。理想体形是受社会文化因素左右的。在较不发达的时代(贫穷状态),丰满、肥胖是作为富有的标志,被人羡慕;而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作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使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近30年来,神经性厌食症患病率呈明显的逐步上升趋势,尤其在某些职业中,如芭蕾舞演员、时装模特中,该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同龄)的3—4倍,表明该病的发生与社会文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3)其他社会学因素:在多数对神经性厌食症的患病率调查中发现,本患者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学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学校。而且,这些特点与英、美、日的研究报道较一致。
2、个体的易感素质
(1)人格的特点:这类患者常常有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另外,近年来的研究注意到,这类患者的智商一般偏高。
(2)遗传因素:有些家族史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神经性厌食症的家族中,本病的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数倍,尤其在姐妹兄弟及父母亲同病率较高。这表明,尽管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本病患者家庭中患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及各类神经症者也高于一般人群,这些资料也支持遗传素质在发病中起作用的学说。
(3)特异的易感素质:有些研究者认为体重过度降低在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当体重下降到一定程度,激发了体内隐藏的神经性厌食症的特异病理机制,而使病人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失去控制自我的能力,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缺乏正确的分析及判断力,沉浸于病态的体验之中,因此一个人从正常的减肥,发展到疾病状态。然而这种理论还没有得到充足的证据。
3、下丘脑的功能异常
下丘脑位于大脑皮层下,是负责情绪调节、控制进食及内分泌调节的中枢所在地。是大脑中很重要的部分之一。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存在明显的下丘脑功能异常的表现,如月经紊乱或闭经;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低;食欲及进食量的异常,情绪低或烦躁等。多年来对这些广泛的下丘脑功能异常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可能是调节下丘脑功能活动的某些环节存在异常,如去甲肾上腺素有兴奋进食中枢,促进碳水化合物(粮食)摄入的作用,并参与促性腺激素(使月经来潮)的分泌等。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者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再如五羟色胺具有兴奋饱食中枢的作用,使进食终止。也有研究发现患者脑脊液中五羟色胺有改变。但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尚无一致的肯定性结论。
其他答案 (4)
病情分析:
现代社会女性对美的追求很强烈,而很多人以廋为美。于是,很多年轻的女性就减肥,以期取得美的效应,结果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的则会影响到健康、生活,以至于生命的的存在受到强烈的影响。
一、遗传:
患者的同胞姐妹中,同病者有6%~I0%,远高于正常人群的预期患病率,说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患者有严重的体温调节障碍和月经紊乱,提示在丘脑损害可能是本病的生物学基础。
二、心理发育:
本症患者存在体象障碍,其心理发育,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婴幼儿期有饮食问题;
2、病人的父母过于关注饮食;
3、家庭关系影响了儿童期自我认同的发展,有人认为厌食是向儿童期退行的表现,是对青少年期情绪问题的回避。
三、家庭因素:
神经性厌食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之间往往缺乏亲密度,甚至存在相反的行为方式。交流障碍、较多的体重问题、较多的躯体疾病、情感性疾病和饮酒也是常见的家庭致病因素。
四、社会因素:
青春期,女孩伴随第二性征发育而来的是日益丰腴的体形。对此,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苗条”的愿望。青春期是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社会观念左右着胖瘦美丑的标准。在文明和发达的社会中,有一种以瘦为美的认识误区。这就是为什么20多年来社会文明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以消瘦为特征的神经性厌食症患病率却呈明显的逐步上升趋势,尤其在某些职业中,如芭蕾舞演员、时装模特中,该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同龄)的3—4倍。
另外,神经性厌食症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学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学校。
五、个体的易感素质:
一些喜欢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的人,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人,这些人也容易患上厌食症。其实也可以归结为是心理性因素。
六、下丘脑的功能异常: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存在明显的下丘脑功能异常的表现,如月经紊乱或闭经;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低;食欲及进食量的异常,情绪低落或烦躁等。
病情分析:
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
1、社会心理因素:13岁以后,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对自身的第2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的压力可严重地影响个人的观念及行为.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作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使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
3、其他社会学因素:在多数对神经性厌食症的患病率调查中发现,本患者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学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学校。
4、个体的易感素质:常有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5、本病的发生也可能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病情分析:
神经性厌食(AN)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为特点的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而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
AN的发病年龄及性别特征国内外相仿。主要见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的两个高峰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30岁后发病者少见,围绝经期女性偶可罹及;AN病人中男性仅有5%~10%,男女比例为1∶10。在欧美,女性AN的终生患病率为0.5%~3.7%;AN的年发病率为3.70‰~4.06‰。AN在高社会阶层中比低社会阶层中更普遍,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病情分析:
神经性厌食的病因如下: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彻底明了,在国外为常见病,患者绝大多数由于畏惧肥胖影响形体美,而有意识地限制饮食,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精神内分泌疾病,由于特殊的精神心理变态而进食过少,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减轻,以致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紊乱。根据中国医学界的研究,国内神经性厌食患者多数是由于慢性精神刺激或学习工作过度紧张而逐渐起病,以青春期女性为多见,表明这一时期性格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神经性厌食患者,下丘脑释放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的功能减低或丧失,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代谢紊乱所致,患者的精神心理异常,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活性增强的结果,其内分泌改变可能由于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而不是原发性下丘脑功能紊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