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6 6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6岁
健康咨询描述:我女儿前几天连发了两天高烧,头痛,还有呕吐的情况,去医院检查,怀疑患有细菌性脑膜炎,目前正在留院观察治疗。我想治疗,患上了细菌性脑膜炎需要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光听这个病的名字就觉得病情会很严重啊。我好担心我女儿的情况,请医生指导。
希望得到的帮助:细菌性脑膜炎吃什么药?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案
一般处理
细菌性脑膜炎要求急症处理,诊断和治疗上的任何拖延都将造成永久性的残废和死亡。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降温,控制癫痫发作,特别注意的是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低钠可加重脑水肿;积极抗颅内压增高和抗休克;若出现血管内凝聚现象时应及时给予肝素化治疗等。血化验和培养应即刻采取,随后保留输液通路;应作急症头颅CT检查,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随后立即行诊断腰穿。适当的抗菌素,从开始(血培养后)就应立即给予;等待影像学和脑脊液化验结果后在开始抗菌素治疗是不恰当的。
一般治疗安静卧床,注意消毒隔离,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吸痰。抗惊厥可用安定0.1-0.2mg/kg静注(每次至多10mg);苯巴比妥钠5-7mg/kg肌注、静注各半量;苯妥英钠6mg/kg静注,必要时可重复,尽早改口服;副醛0.3ml/kg灌肠。
抗菌药物治疗
(1)B型流感杆菌:选用氨苄青霉素400mg/(kg.d),分6次静注,热退5d后停药,疗程10~14d;或用足疗程后脑脊液中淋巴细胞<50×106/L,蛋白<500mg/L,即可停药。氯霉素50-100mg/(kg.d),分2次静注,疗程7d。
(2)肺炎双球菌:青霉素80万-100万U/(kg.d),静滴,氨苄青霉素150-400mg/(kg.d),或红霉素50-60mg/(kg?d),分次静滴,若青霉素过敏,可换头孢匹林80mg/kg,分4次静注,另加椎管内注射5-25mg/d。
(3)葡萄球菌:头孢匹林。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株,同时椎管内注射头孢匹林。
(4)病原菌不明:氨苄青霉素,若对青霉素过敏可换氯霉素。
(5)脑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如血清钠<120mmol/L,有低血钠症状,可在2-3h内静滴3%氯化钠12ml/kg,此量约可提高血钠10mmol/L,必要时可于数小时后重复一次。
甘露醇
(6).硬膜下积液的处理早期经颅骨透照或CT检查发现有积液,但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者,不必穿刺治疗。积液多且有颅压增高症状可予穿刺,先每日穿刺,每次抽液不超过30mi,以后隔日穿刺直至积液放净为止,多于2周内痊愈,如3-4周仍不减轻,或液量过多,穿刺抽液不能减轻颅内高压症状者,可持续引流,如仍不见效,可考虑手术摘除囊膜。
(7).颅内压增高的处理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于20-30min内快速静液,辅以50%葡萄糖液1/8-12h,可用2-3次,疗程一般2d。或用30%尿素溶液(用10%山梨醇稀释)。维持治疗可用甘油1-2g/kg1/4-6h,口服或鼻饲。
(8).防止椎管阻塞对脑脊液浓稠或治疗较晚者,可静滴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或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2mg,可提高疗效。
(9).抗休克有感染性休克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有DIC时,按DIC处理。
其他答案 (5)
病情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是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应立即治疗。症状出现就应马上去急诊。
脑膜炎患者应及时就诊。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及时治疗,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要对症处理高热,控制抽风,减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还要使用激素减少颅内炎症粘连。
抗生素对病毒性脑膜炎不起作用,应该加用抗病毒的药物。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最基本方法是防止小儿受到结核菌感染,对小儿要做好预防接种,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每隔3~4年复种,并避免接触有结核病患者。当小儿出现反复低热、咳嗽不易治愈时,应到医院拍胸片,如确定为肺结核应彻底治疗,以防向脑部扩散。如果小儿出现长期低热,精神状态发生改变,持续头痛、呕吐应到医院检查脑脊液,如果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要彻底、正规地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病情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尽量选用最大剂量易进入脑脊液的杀菌药,首剂剂量加倍,从静脉推入或快速滴入。对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的疗程至少3周,而革兰阳性菌的脑膜炎的疗程至少2周。
(1)病原菌尚未明确的脑膜炎
过去常用氨苄西林300mg/加氨基糖苷类,由于后者的有效血浓度与中毒浓度比较接近,又不易进入脑脊液,且有耳和肾毒性,现在多采用氨苄西林加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200mg/或头孢曲松100mg/等,特别是后者具有广谱、高效、半衰期长、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用药物,但其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有增加核黄疸的危险,在新生儿黄疸时少用。
(2)病原菌明确的脑膜炎
可参照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GBS首选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葡萄球菌可选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或万古霉素;耐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的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头孢三嗪);铜绿假单胞菌首选头孢他啶,次选头孢哌酮;厌氧菌可选甲硝唑和青霉素。
(3)脑室膜炎
实验表明病原菌是从脉络丛进入侧脑室,再扩散至蛛网膜下腔,由于脑脊液循环由上至下单向流动,鞘内注射药物不易到达脑室,故现多不再用鞘内给药,可放保留导管于侧脑室注入抗生素。较多的国内外报道显示,脑室内给药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每次可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5mg,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10~50mg。
病情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有哪几种治疗方法?
1、细菌性脑膜炎西医治疗方法
采用透过血脑屏障较好的抗生不经如青霉素600万~800万U、磺胺嘧啶钠4~6g静脉静脉滴注。进行乳突根治性探查,要清除胆脂瘤、肉芽及腐 骨,刮除封闭侵入颅内的瘘管和先天性裂隙。目前很少采用椎管注药,因给药浓度很低,用之常有药物反应。一般青霉素一次量不应超过10000U。细菌性脑膜炎期内 常并发脑脓肿,发生率达2%~7%。因此细菌性脑膜炎症状消失之后反又出现占位体征,故细菌性脑膜炎是否真正治愈,必须严格检查。
可用脑脊液复查和CT脑扫描等以排除脑脓肿存在的可能,出院后还应密切随访。抗生素问世前耳源性脑膜死亡率很高。自磺胺药物及抗生素问世之后,死亡率已由90%下降到5%以下。现今死者多因误诊误治或并发了脑脓肿所致。
2、对症及支持疗法
有高热者可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剧烈头痛可用镇痛药;颅压高者可用脱水剂;有剧烈呕吐者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癫痫发作者及时用抗癫痫药物。
3、病因治疗
根据引起的病菌,选择抗生素或是抗病毒治疗。
4、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1)限制水入量:水入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故在最初几日,应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使水出量略多于水入量。一般情况下水入量可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计算。
(2)控制血压:脑水肿时,血压高会加重脑水肿,血压低会加重脑血液灌注不良。因此,对高血压及低血压均应纠止。
(3)控制体温:体温控制在32—37℃。动物实验证明40℃连续2小时可使冷冻性脑水肿动物脑水肿增加40%。所以利用冬眠合剂配合物理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2~37℃之间,对脑水肿治疗是有益的。
(4)保持酸碱平衡:纠正酸中毒,调节电解质紊乱。
(5)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20—30分钟滴完。降压作用可推持4—6小时,每8 g甘露醇可携出水分100 ml。甘露醇每6~8小时1次。
病情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用药
治疗:
病情紧急,应立即凭经验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腰穿可以后再次进行。病情不紧急,应在治疗前立即腰穿。在脑脊液、血液、鼻咽部分泌物及其他有关的体液标本送检培养后,立即抗生素治疗。如脑脊液涂片检查不能明确判定菌属,可凭经验先开始治疗,—面等待脑脊液的血清学反应与培养的结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起帮助作用,及早应用地塞米松(0.15mg/k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连用2天)或其他抗炎症药物可能使重大的神经后遗症,包括患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儿童中的听力丧失得以避免。发热、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对出现脑水肿症状的病例应避免过度的水分摄入,抽搐发作与癫痫持续状态需对症治疗。
医生要仔细观察颅内感染的并发症,细菌性脑膜炎(特别是奈瑟菌感染)可导致血压降低,需要采取另外的治疗措施。
预防:
奈瑟菌脑膜炎可用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主要用于流行区,可能暴露于致病菌的人群均可使用疫苗。家庭成员、医护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可用利福平,米诺四环素之类抗生素进行预防。所有的儿童均应常规接种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以预防儿童期最常见的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