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5人回答
性别:男年龄:3岁
健康咨询描述:孩子晚上总是睡不着,老是闹肚子疼,我看到他的大便中有虫体。去医院看,医生说这是蛔虫病。我以前有给过宝塔糖给他吃,可是他不喜欢那个味道,所以想咨询一下,有蛔虫病用什么药治疗比较好。
希望得到的帮助:蛔虫病吃什么药?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治疗蛔虫病最基本的是驱虫治疗,常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1、阿苯达唑
是广谱、高效、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虫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糖原耗竭与腺苷三磷酸生成减少,使虫体麻痹。驱蛔虫作用较缓慢,常于用药后2~4天蛔虫才从粪便排出。严重感染者需多次治疗方可治愈。治疗过程中可因蛔虫躁动而并发胆道蛔虫病。阿苯达唑对成虫、蚴虫及虫卵均有杀灭作用,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剂量为400mg(200mg/片),顿服,或l天内分2次服。可于驱虫后10天重复给药1次。
2、哌嗪
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阻止蛔虫肌肉神经传导。有毒性低、疗效好、安全范围大等特点。剂量为3g/次,1次/d,连服2天或3天;儿童为80~150mg/(kg·d),分2次服,或晚上顿服,连服2天。服药后排虫率超过90%。严重感染者可连续用药3天或4天,1周后还可重复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常不必处理而在短期自行消失。过量服用后可有肌无力,或四肢肌肉强直、过敏性紫癜、血清病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
3、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
该药为广谱驱线虫药,可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引起蛔虫痉挛性收缩而麻痹,安全排出体外,驱虫作用快。剂量为500mg,儿童剂量(基质)10mg/kg体重,顿服,虫卵阴转率超过90%。不良反应轻微。
其他答案 (4)
病情分析:
蛔虫病的治疗用药方案如下:
(1)伊维菌素:本品是阿弗米丁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属大环内酯结构,可抑制蛔虫神经肌肉信息传递,导致虫体麻痹因而有驱虫作用。口服吸收好,半衰期为12h,其代谢产物于2周内从粪便排出。用法为100μg/(kg·d),连服2天,治愈率近100%。不良反应很少。
(2)甲苯达唑:本品为广谱驱虫剂,对蛔虫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与阿苯达唑相似。用法为200mg,顿服,虫卵阴转率可达80%;或100mg/ 次,3次/d,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可达95%以上。不良反应少,仅少数患者出现头昏及轻微胃肠道反应,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孕妇禁用,2岁以下幼儿不宜服用。
本品与左旋咪唑的复合制剂甲苯达唑/左旋咪唑又称复方甲苯达唑(速效肠虫净)。每片含甲苯达唑100mg、左旋咪唑25mg。成人2片,顿服,可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 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该药为广谱驱线虫药,可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引起蛔虫痉挛性收缩而麻痹,安全排出体外,驱虫作用快。剂量为500mg,儿童剂量(基质)10mg/kg体重,顿服,虫卵阴转率超过90%。不良反应轻微。
(4)哌嗪: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阻止蛔虫肌肉神经传导。有毒性低、疗效好、安全范围大等特点。剂量为3g/次,1次/d,连服2天或3天;儿童为80~150mg/(kg·d),分2次服,或晚上顿服,连服2天。服药后排虫率超过90%。严重感染者可连续用药3天或4 天,1周后还可重复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常不必处理而在短期自行消失。过量服用后可有肌无力,或四肢肌肉强直、过敏性紫癜、血清病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
(5)左旋咪唑:左旋咪唑可抑制蛔虫肌肉中琥珀脱氢酶活性,导致肌肉能量产生减少,虫体麻痹而被排出体外。剂量为150~200mg,儿童为2.5mg/kg体重,顿服。服本药后偶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故应慎用。
病情分析: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贫血较重者,驱虫前先给予富有营养的饮食,维生素和铁剂。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虫积肠道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嘈杂易饥,甚则吐虫、排虫、寐中磨牙,流涎,鼻痒。苔薄黄或白,脉沉弦。
[治法] 安蛔止痛。
[方药] 乌梅丸加减:乌梅45克,川椒8克,细辛3.5克,肉桂5克,干姜5克,附子5克,黄连6克黄柏7克,人参8克,当归7克,甘草4克。
2.脾胃虚弱
虫病已久,面黄肌瘦,巩膜、面颊、指甲虫斑累累,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和胃。
[方药] 五味异功散加减:党参12克,炒白术8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甘草4克。
病情分析:
西医西药治疗蛔虫病:
1.综合治疗
(1)哌嗪枸橼酸盐(驱蛔灵):成人每日4克,儿童o.1~o.15克/千克体重,最大量3克,清晨空腹或睡前1次服下,连服2天。(宝塔糖每粒含嘱枸橼酸200毫克,驱蛔糖浆每毫升含160毫克).
(2)左旋咪唑:1.5~2.5毫克/千克体重,空腹服或睡前顿服,若排蛔不全,1周后再服1次.
(3)肠虫清:200~400毫克,顿服,在体内可使蛔虫粉碎,故服药后没有完整蛔虫排出。
(4)抗虫灵:10毫克/千克体重,顿服。
2.并发病症的治疗
(1)胆道蛔虫病:解痉止痛:阿司匹林o.5克,每日3次,首次1克,连服3天,阿托品o.5毫克,肌注,度冷丁50毫克肌注:亚硝酸异戊酯o.2毫升,打破后每隔半分钟吸人1次,连用3~4次,维生素K8毫克,肌注,每日2次。并发感染者加用抗菌素。可早期驱虫以防止胆道感染、胆管坏死。
(2)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梗阻可用内科疗法:包括禁食、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时胃肠减压,镇静、解痉止痛。腹痛缓解后驱虫,服用豆油或花生油80~150毫升可使蛔虫团松解缓解。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
病情分析:
蛔虫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介绍:
(一)驱蛔:
1.川楝素
由苦楝皮中提取,主要用于肠蛔虫病。每片25mg,成人一次10片。儿童2 ~4岁服50~100mg,5~8岁服100~150mg,9~15岁服150~200mg。睡前用温开水送服。
2. 使君子
性味甘温,功能杀虫消积健脾。主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等症。其提取物体外有麻痹猪蛔虫首部作用。
用法用量:除去外壳,取净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 放凉食之。儿童自一岁开始给1g,每增一岁加1g,最高量不超过10~16g。也可按年龄大小给服10g (12岁以下)或20g (13岁以上),每日一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最常见为呃逆,其次为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一般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
若蛔虫上攻,心腹作痛,宜采用《证治准绳》使君子散(炒使君子15g,甘草猪胆汁浸3g,白芜荑0.3g,苦楝子10g去核。为末,每服3g,或用水煎服。)杀之。
(二)蛔虫并发症的治疗
1.胆道蛔虫病:
当分寒热虚实而治。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为寒热错杂症。治宜用酸以安蛔,辛以驱蛔,苦以下蛔。方用《伤寒论》乌梅丸(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 桂枝、蜀椒、干姜、细辛、苦酒)。随证候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增减调理。若病势急骤属实者,可在本方基础上加入大黄、黑丑等攻逐之品。
2.蛔虫性肠梗阻:
单纯型,加味麻仁汤(火麻仁、杏仁、白芍、川朴、枳壳、大黄、乌梅、川楝、槟榔、陈皮、使君子)每日煎服1~2剂。感染型还应配合抗感染,输液、输血等综合措施,严密观察8~24小时,无效者应即转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