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2 5人回答
性别:女年龄:40岁
健康咨询描述:骨折后手术两次,已经几个月了,最近感觉伤口有不适感,关节疼痛并且有点脓肿的迹象,不知道这种症状是不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骨髓炎,中医名字为附骨疽,民间俗称“铁骨瘤”,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它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
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保命的应急办法,但落下终生残疾,且手术费用昂贵,给病人和家庭造成痛苦。
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膏药可以促进坏死组织排出,加快肉芽组织生长,把坏死组织及手术遗留线头和小死骨拔出体外。通过膏药外敷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皮肤溃烂、褥疮、骨髓炎溃烂、结核病溃烂、脉管炎溃烂等疾病疗效奇特,对患者肝、胃、肾脏等功能无任何损伤,其疗效高、无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
其他答案 (4)
病情分析: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过去死亡率很高(约25%),但由于近年来对此病有进一步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适当抗菌药物与综合疗法的应用,死亡率已大为降低(约2%)。 由于骨骼感染引起骨质破坏,形成死骨,常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
(一)化脓性关节炎。
(二)病理骨折。
(三)肢体生长障碍,如骨骺破坏,肢体生长长度受影响,患肢变短;或因骨骺附近炎症,血液供给丰富,使骨骺生长较快,患肢反而稍长。有时亦因骨骺部分受累,形成畸形生长,如膝内翻或外翻等。
(四)关节挛缩及强直。
(五)外伤性骨髓炎常因感染而有骨折延迟连接和不连接,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
病情分析:
这种现象有可能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脑实质引起的化脓性炎症,继而形成脓肿.
病情分析:
检查方法建议软组织脓肿可提供早期诊断的主要参考,若等X光片上出现骨质破坏一般需要10~15天,但此时再进行手术治疗已为时过晚,难免发展成全骨髓炎及大块死骨形成。因为X线片上表现出的骨质破坏比实际病变破坏范围小,并且出现较迟。早期软组织脓肿表现的特点是自深层直至皮下呈弥漫性的水肿。这种改变可早在发病后48小时即表现出来。它的主要表现为:①若深部脓肿较大,可以看到该处软组织密度增深,使肌间脂肪层向外推移或呈半圆状向外突出。②肌间脂肪层的透亮线状影模糊或消失。③皮下脂肪层因水肿而增厚,密度增高,有粗糙的网状结构。与肌层的界线不清。④发生在软组织薄弱部位如胫骨前内侧位,骨膜下脓肿只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均匀的密度增深或半圆状形影及皮下脂肪层的水肿影。缺乏肌间层次的改变。
另外,对放射科拍片的要求应包括全部软组织及邻近的关节。
病情分析:
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的外治疗法,针对各期不同症状类型的骨髓炎有其苗医独到的疗法,它是引药入髓,外敷皮表,直达病灶,有活血化瘀,排脓生骨,化腐生肌,通经活络,补益气血之奇效,从而快速治愈骨髓炎患者不再复发。
(2)开窗引流术:在放射科照片显示骨质局部已有破坏及骨髓腔阴影增宽者,可在骨髓腔内积脓的部位进行骨皮质钻孔或开窗,防止炎症扩散,以利分泌物引流。或进行创腔的上下给抗生素闭式灌洗治疗。
(3)死骨取出术:对死骨较大,已具备手术时机,将死骨取出,是治疗慢性骨炎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手术方法。
(4)消灭骨空洞术:因骨腔大,窦道久治不愈,将较近的正常肌组织有带蒂肌肉瓣充填法、松质骨充填法等。
(5)截肢术:适用于一肢多处骨髓炎,合并多数窦道,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局部皮肤发生恶变者。
(6)大块病骨切除术:一般适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骨已明显硬化,或局部疤痕多,久治不愈,某些不负重也无重要功能的慢性骨炎患者。
(7)病灶内留置药物链法:将抗生素预制成小球,用细不绣钢丝连起来,手术置于病灶内,每日将抗菌药物球拉入腔内一颗,不断释放治疗法。
(8)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方法。目的是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