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0 3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请问:我次来月经从7月1号到今天20天了,还没干净,从1号来就是一点点,到现在还是这样,看过好几次中医也没什么效果,有什么方法能让它早点干净?
第一次问题补充:
我去的医院就是正规的医院,还是专家门诊啊.可是没什用处
第二次问题补充:从去年底我就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请中医调月经不调.期间还是有效果,从以前的每月2次到现在的每月一次,但是每次都会提前5-7天的样子.有做过一次全面的检查,都没发现有对生育影响的现象.老公也去查过,也没问题. 但是就是一直怀不上小孩,很苦恼.
上月,医生有帮我开过几样药一:妇珍片(慈航片) 经期吃 ;二:还少胶囊 经期前吃;三:八珍颗粒和妇科千金片经期后吃. 我吃了还少胶囊大慨4--5天就来月经,月经期就按医生嘱咐吃妇珍片,吃药期间月经来量很少,但每天都有,结果一直从1号到20号还没断.
急死人了啊.请各位专家帮帮忙,是不是那里出问题了啊!!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根据你的陈述,还是先调经吧,我来给你谈谈“调经”。
妇女要调经究竟应怎样补才好呢?其实,应视体质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药膳食用。以下就各种体质可食用的药膳及注意事项逐一说明。
1)气虚型
月经周期易提前,经量增多,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常伴有肠胃消化功能不好或易腹泻的情形。脸色苍白,舌质淡白,脉弱。治疗时宜补益肺气,并适度运动,锻炼体能。
补气山药汤--黄耆、党参各30(布包)、淮山30克、大枣30克,加水同煮熟,盐适量调味。去药包,饮汤,淮山、大枣皆可食用。
2)血虚型
此种体质的女性多患有贫血,经色较淡,质地较稀,脸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倦、头晕、心悸,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平时应多吃瘦肉、红凤菜或菠菜、蕃薯叶等绿色蔬菜或苹果、樱桃、葡萄等富含铁质的食物。治疗宜补气、养血。
四物乌骨鸡--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乌骨鸡半只、生姜3片,加水适量炖熟,再加入葱白数段后食用。
3)血瘀型
月经易延后,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时宜活血化瘀。
益母草蛋--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4)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月经较易延后,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
艾叶生姜蛋--艾叶10克、生姜15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5)血热型
月经易提前,经量较多,质地较黏稠,平时容易心烦口渴,脸色易发红,白带黄稠有异味,舌质偏红,舌苔黄。除了遗传因素外,此种体质可因长期晚睡、熬夜,或平时情绪过度激动,或爱吃辛辣的食物所造成。治疗时宜凉血固经。可多食用芹菜、莲藕、丝瓜等清凉性的食物,忌吃油炸、辛辣、刺激物,并宜于晚上11点钟前就寝。
莲藕汤--以莲藕250克,洗净切碎,加水煮熟,油盐调味,常服食。
6)痰湿型
体态多较肥胖,胸口闷胀,月经较易延后或经量少,常伴有白带较多的情形。宜多食白萝卜、海带、荸荠、冬瓜、海参、海哲皮等祛痰消脂的食物,少吃肥肉油炸等助长痰湿的食物。肥胖者宜少吃多动,减轻体重。
山楂荷叶饮--山楂、陈皮、荷叶各10克,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饮。
7)肝郁型
月经周期较不规则,月经来潮前易多愁善感、烦躁易怒或情绪不稳定,乳房易胀痛。舌边暗,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常见于经前紧张症候群。治疗宜疏肝解郁。
香附清蒸鲨鱼--鲨鱼一片洗净,香附拍破,与姜丝铺在鱼肉上,抹盐,入蒸锅隔水蒸约40分钟(体内燥热者不宜食用)。
8)肾虚型
常发生于先天体质虚弱,青春期发育未完全成熟时,或年届更年期,有月经周期紊乱、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等情形,临床上又分为“肾阴虚”及“肾阳虚”两型:
1.肾阴虚型
经血色较鲜红、质黏稠,两颧午后潮红,手足心热,易便秘,舌质红,脉细数。可多食白木耳、桑椹、梨子、杨桃、乌梅等滋润的食物。
银耳羹--银耳10克、枸杞10克、百合10克、红枣12枚,冰糖适量,加清水炖煮服食。
2.肾阳虚型
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畏寒,手脚冰冷,频尿且夜间尿多等情形。可多食韭菜、胡桃等温热性食物。
苁蓉羊肉粥--肉苁蓉10克(布包)、羊肉60克、粳米60克,加油盐少许,葱白2段,生姜3片共煮成粥常服(肉苁蓉有润肠的功能,故腹泻者不适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其他答案 (2)
病情分析:
你好!可去正规的专科医院.找专家.找出病因.就迎刃而解了!
病情分析:
你可以吃补中益气丸和十全大补丸。因久病成虚。气血两补。另中气不足,脾虚不能摄血故淋漓不尽。建议找水平高的中医才行。可以从脾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