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7人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儿童眼睛散光+弱视
满意答案
病情分析:
散光
由于眼球屈光系统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形成焦点的一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病因:
规则散光多数是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还可能存在晶状体散光.
不规则散光主要由于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所致,如角膜溃疡、疤痕、圆锥角膜、翼状胬肉等.
表现:
◆视力减退其程度由于散光性质、屈光度高低及轴的方向等因素有较大差异,属于生理范围的散光通常对远近视力无任何影响,高度数散光,多由于合并径线性弱视或其他异常,视力减退明显,并难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
◆视疲劳较轻度散光眼患者为了提高视力,往往利用改变调节、眯眼、斜颈等方法进行自我矫正,持续的调节紧张和努力易引起视疲劳.高度散光眼由于主观努力无法提高视力,视疲劳症状反而不明显.
◆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各经线的曲率半经大小不一致,通常以水平及垂直两个经线的曲率半经差别最大.
◆由于角膜晶体病变引起如圆锥角膜、角膜云照,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等.
症状:
1.视力:看远看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
2.眼疲劳:眼胀、头痛,流泪、恶心呕吐.
3.眼底:有时可见视盘呈垂直椭阎形,边缘模糊,用眼镜不能很清晰地看清眼底.
散光的分类
◆.曲率性散光:它主要是由于眼睛的各屈光间质各向的曲率不一至导致的.
◆生理性散光:主要是由于眼睑挤压角膜等生理因素导致的,一般表现为角膜前界面的垂直弯度略大.
◆获得性散光:由于外伤.手术.不合格的隐形眼镜的压迫等原因导致角膜的形态上的变化.
◆晶体散光;由晶状体表面各经线上的曲率不一至所导致的,如圆锥晶体等.
◆光心偏离性散光:主要是晶状体半脱位.倾斜所致.
◆肌性散光;主要是由于睫状肌各方向上的屈光力不一至所致.
◆指数性散光:主要是由于屈光间质中各部分的折射率不一至所致.
散光的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散光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其他答案 (6)
病情分析: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
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
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
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
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
介绍:
介绍: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
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
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病情分析: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
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
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
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
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
介绍:
介绍: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
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
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病情分析: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
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
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
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
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
介绍:
介绍: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
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
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病情分析: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
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
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
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
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
介绍:
介绍: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
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
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