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

  淋病是由奈瑟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化脓性炎症性疾病,为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性交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衣物,盆具等间接接触感染。如何区分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治疗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下面是相关介绍。

目录 1.如何区分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 2.淋病的传播途径 3.淋病治疗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4.淋病的治疗用药选择 5.男性淋病的危害

1如何区分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

  随着我国卫生宣教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目前淋病的发病率正逐年降低,但非淋病的发病并未减少,一字之差迷惑广大朋友。为更好地帮助广大朋友区分二者,现从专业的角度------“病征处理”法教您辨别。

  1、法定传染病的级别不同。淋病是“法定传染病的乙类”,而非淋病则是“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类”。

  2、危害的程度不同。淋病的危害相对较大,而非淋病的危害相对较小。

  3、病程的潜伏期不同。一般非淋病潜伏期1-3周,而淋病则3-5天。

  4、病原体不同。非淋病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等,而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G-)。

  5、临床症状不同。非淋病的临床症状是以慢性尿道炎的形式表现出来,症状比淋病轻,起病不如淋病急,症状拖延,时轻时重,尿道时有刺痒感或灼热感,偶有刺痛感,尿道口有分泌物,但较淋病的分泌物稀薄,为清稀状水样粘液性,分泌物量也较淋病少。而淋病的一开始症状即是自尿道口流出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甚至脓血性分泌物,以急性尿道炎的形式表现出来,尿频、尿急、尿痛较为明显。

  6、治疗方法不同。非淋病的治疗药物是以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为主;而淋病的治疗药物以头孢菌素类药物、大观霉素为主。

  7、治愈的时间不同。淋病治愈一般5-7天,而非淋病则需7-14天。

2淋病的传播途径

  1、通过性接触传染:主要是通过性交或其他性行为传染。男性淋病几乎都是由性交接触引起的,女性淋病也可由性交直接感染,也可由其他方式感染。淋病患者是传染源,性接触是淋病主要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快,而且感染率很高,感染后3-5天即可发病。感染人群中以青壮年为主。

  2.非性接触传染(间接传染):此种情况较少,主要是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脚布脚盆、衣被,甚至于厕所的马桶圈等均可传染,特别是女性(包括幼女),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很易感染。新生儿经过患淋病母亲的产道时,眼部也可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妊娠期妇女淋病患者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包括胎儿感染。

  成人特别是男性淋病99%-100%属于性交传染。目前,我国以暗娼为主要传染源。调查资料表明,在淋病患者中男女一次性交感染率为22%-35%;男女双方感染率是男性易于传染给女性。一次性交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感染率为50%-90%,女性传染给男性的为25%-50%,感染率与性交次数成正比。男性与女性病人性交感染率平均为19%-25%,2次为35%,3次为49%,4次为57%。

  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粘膜有亲和力。感染后淋菌侵入男性前尿道、女性尿道及宫颈等处,由于其表面的菌毛含有粘附因子,因而粘附到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进行繁殖,并沿生殖道上行,通过柱状上皮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进入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溶解破裂,淋球菌遂被排至细胞外的粘膜下层。淋球菌内毒素及淋菌表面外膜产生的脂多糖与补体结合产生一种化学毒素,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和吞噬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化脓和疼痛。当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后,腺管开口及隐窝被阻塞,潜藏的细菌成为慢性淋病的主要病灶。

3淋病治疗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淋球菌耐药病例的增多:根据近年来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我国淋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四环素的染色体耐药性较为普遍,青霉素和四环素目前已不作为治疗淋病的推荐药物。此外,耐喹诺酮淋球菌已在我国出现,且耐药菌株比率逐年增高,在临床上亦常可见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失败的病例。我国许多地区耐喹诺酮淋球菌的比率高达80%以上,在这些地区不应选用该类药治疗淋病。对喹诺酮耐药性不清楚的地区,在给患者应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治疗时,需密切随防,观察疗效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治疗失败。

  2. 混合感染: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常同时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在男性约占20%,在女性约占40%)。因此,推荐对成人淋病患者常规进行衣原体筛查或同时加用治疗衣原体的药物。如可选用多西环素100mg, 口服,1日2次,连用10日,或阿齐霉素1g, 顿服。

  3. 性伴治疗:淋病为可治愈的性病。但人体对淋球菌感染无有效的特异性免疫。易重复感染是其特点之一。性伴未进行治疗往往是导致淋病复发或再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此,对确诊为淋球菌感染的全部患者应进行性伴追踪。对有症状尿道感染男性患者近2周内接触的性伴均应进行检查和治疗,对其他部位感染或无症状患者应追踪近3 个月内的性伴。

  4. 有合并症淋病的治疗:无合并症肛门生殖器淋球菌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感染可进一步蔓延导致局部或系统性并发症。男性最常见的合并症为附睾炎。女性最常见的合并症为盆腔炎症性疾病(PID)及前庭大腺炎。对有合并症淋病的治疗除疗程要足够(10天)外,还应考虑到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如合并衣原体或(和)厌氧菌感染,治疗方案应包括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生素。

  5. 随访与判愈:对接受正规治疗,没有再接触新性伴或未治疗的性伴,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而达到临床痊愈的患者,不必常规做病原学检查进行判愈。有下列情况时应做淋球菌培养检查:以前有治疗失败史;对抗生素耐药;未遵医嘱治疗;咽部或直肠淋球菌感染;接触未经治疗的性伴;怀疑非培养试验结果为假阳性;妊娠期感染;并发盆腔炎症性疾病或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儿童患者。病原学检查宜在停药一周后进行。

4淋病的治疗用药选择

  1.普鲁卡因青霉素

  为繁殖期杀菌型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肺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本品作用较青霉素钠作用慢而持久。

  2.氨苄青霉素

  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青霉素钠近似,对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作用较好,对耐青霉素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妇科盆腔感染。

  3.羟氨苄青霉素

  口服吸收良好。耐酸性较氨苄青霉素强,其作用同氨苄青霉素。

  4.大观霉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淋病奈瑟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小于7.5~20tig/ml浓度即可抑制大多数菌株。主要用于淋菌引起的妇产科泌尿道感染,适用于对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不能耐受者。

  5.头孢三嗪

  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抗菌谱与头孢噻肟近似。对革兰阳性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绿脓杆菌、肠杆菌属对本品也敏感。妇产科常用于淋菌感染,预防手术感染及其他敏感菌所致感染。

  6.氧氟沙星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很少耐药。对革兰阴性及阳性菌抗菌作用强,对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厌氧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对泌尿生殖道和肛门、直肠淋菌有效。

  7.环丙沙星

  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氧氟沙星近似。对淋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脆弱杆菌等均有效,对耐β-内酰胺类或耐庆大霉素的病菌也有效。

  8.头孢噻肟

  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近似或较弱,对革兰兰阴性菌有较强抗菌效能。临床常用于对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对淋菌也有效,但疗效不如头孢曲松。

  9.丙磺舒

  为磺胺类制剂。作用与水杨酸钠相似。可抑制尿酸盐在近曲肾小管的主动再吸收,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减少关节损伤,也可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能竞争性抑制弱有机酸,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在肾小管的分泌,可增强这些抗生素的逾浓度和延长它的作用时间。妇产科常用于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的增效剂。

  [选用原则]

  1.淋病常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治疗,但目前淋球菌耐药菌株流行,也很广泛。在我国因多数省市耐青霉素菌株已超过5%,故青霉素类药物已不宜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而常选用头孢曲松(头孢三嗪、菌必治)。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抗生素应用剂量要足,治疗要及时而彻底,以免迁延为慢性感染,及耐药菌株产生。

  3.性伴须同时进行检查及治疗,以减少再感染或复发。

  4.淋病分为无并发症淋病及有并发症淋病两大类,不同病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有并发症淋病用药剂量较大,用药时间较长。


5男性淋病的危害

  男性淋球菌尿道炎患者因为治疗不积极或者酗酒、性交等影响,导致感染进一步发展并蔓延至后尿道,引起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炎症反复发作形成瘢痕后可引起尿道狭窄,部分发生输精管狭窄或梗阻,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