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6 08:15:12
当一听到医院检查时提到最担心的“癌症”两字时,人们彻底崩溃了,把自己对能治疗好这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都打破了。面对癌症打击,“渴望奇迹出现”是患者的常见心理特点。病人存有发生奇迹治疗的幻想,会提出种种要求,努力配合各类治疗,以期盼延长寿命。对晚期癌症病人,现代医学走投无路时,常视任何民间偏方为救命稻草,这种心情不难体会。
1.肿瘤研究,一个要不要反思的问题 过去的一百年,人类对肿瘤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茶、此起彼伏、风起云涌。总结起来,其明显的特征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漫长过程。从开始的整体察,到器官认识,到组织分析,到细胞研究,一直到分子探索,每一个阶段都有众多堪称里程碑式的发现,每到一个里程碑就认为离肿瘤的本质更进了一点。这种从粗到细的探索,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穷尽过,似乎依此穷追猛进,就可以发现肿瘤的真谛。诚然,这样探索的结果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在个别罕见肿瘤的治疗上也有明显进展,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有根有据地摆在世人面前,那就是耗费了上千亿美元,发现了上万个分子,召开了数十万次会议,发表了数百万篇论文,但每年仍有近千万患者因肿瘤而死去。我们似乎关注度越高,做的工作越多,离真正应用却似更远,离真理也就越似更远。一方面初入本行者似觉前途无量,另一方面已成权威者似乎无从下手,束手无策。
2.整体调控,一个应不应探索的问题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全身相互调控的整体,同样是“癌症患者”,有人把它看成“人长了癌”,这种思维方式聚焦的是癌本身,看重的是局部;但也有人把“癌症患者”看成是“长了癌的人”,这种思维看重的是患者的整体,因为不同的患者长了同样的癌,其结局是不一样的,有的癌切了人却死了,有的癌留下来了,人却活着。胃肠道的癌前病变,比如慢性溃疡、Barret食管、息肉等,一段时间后有的变成了癌,有的保持不变直至终身,还有的甚至消失了。主要的是整体的调控因素、调控机制或调控力度不同。其中调控因素包括全身的神经体液调控、免疫系统调控、慢性炎症的影响、胃肠道微生物的分布等,这就是我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新思考。针对这种新思考,我们对肿瘤的研究应该有新设想。走老路可能是没有出路的。
针对以上两种见解,人们应该积极的对待癌症的治疗,不要把偏方和假药当做救星,我们必须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可见面对这些患者,有心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