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恐艾症

2013-03-09 16:52:02

马玉强 副主任医师 唐山市人民医院

恐艾是怎么样产生的呢?我们又将怎样面对 恐艾呢?当我们面对着这种疾病的时候要更多地认识它,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恐艾症”

从目前接触的“恐艾症”患者看来,大部分都有过不洁性交、吸毒等高危行为,而且多半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他们也善于在网络上、现实中寻找解答,却依然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一知半解。其实,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确实与吸毒、不洁性生活史等行为有关,有过这类高危行为的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害怕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同时,艾滋病急性感染的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淋巴结肿大,而“恐艾症”患者就会把本来是感冒引起的一些症状当成感染了艾滋病毒。

根据真正诊断艾滋病的标准,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全部都会出现抗体阳性。虽然目前研究发现,抗体阳性出现的时间有一段“空窗期”,但有过高危行为之后3个月内检测不到抗体阳性可基本排除感染的可能性,6个月之后仍为阴性便可100%排除。

尽管如此,仍有一大批高危行为已经过去几年的人,仍然活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害怕中。

应对“恐艾症”我们该做什么

面对这一人群,心理疏导是最重要的。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危行为,这些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 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感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加之对艾滋病知识的一知半解, 因而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把一些艾滋病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这种病症也反 映出了他们的性格缺陷。面对这一群体,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摆脱艾滋病恐惧症的阴影。

艾滋病固然可怕,毕竟感染艾滋病的人是极少的,只要我们洁身自爱,遵守社会制度,就不会感染上艾滋病,从而也就杜绝了恐艾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