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7 19:14:18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咽、喉等处粘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伪膜形成。白喉的传染性比较高,传染源为病人和白喉带菌者。白喉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此外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等以及食物传播.白喉多见于秋冬季节.
它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白喉杆菌能够产生外毒素感染患者的呼吸道。白喉杆菌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是呈灰白色、光滑、圆形凸起。研究表明,白喉杆菌在含有0.033%亚碲酸钾血清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能吸收碲盐,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黑色。
临床研究上常用含有血清、血液的培养基来分离培养白喉杆菌。但此培养基制作费事、费时、且易污染。因此科学家研究了蚕蛹培养基来分离培养白喉棒状杆菌。
如何制作蚕蛹培养基呢?制作步骤如下:精确称取20g干蚕蛹粉、10g黄芪 放入 1000ml锥形瓶中,然后加入500ml蒸馏水 ,放置在冰箱内浸泡过夜。第二天将其加热煮沸30分钟。然后补足水分 ,让其自然冷却沉淀。吸取上清液 ,再用滤纸过滤,得到的液体为浸出液。然后取500ml浸出液,加入2. 5g氯化钠 ,10g琼脂粉,一起放置三在角烧瓶内混合 。加热待琼脂溶解后, 调整 pH 至7. 6, 然后进行高压灭菌。取出后待冷至 50℃左右,倾注无菌平皿。
接种和培养办法如下:将已知的白喉棒状杆菌接种蚕蛹琼脂平板,放在37℃的培养箱培养 18h~ 24h后 ,从培养基上挑取培养物进行涂片、 Albert染色 ; 显微镜100倍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
实验表明 ,白喉棒状杆菌在蚕蛹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菌落典型 ,经涂片、Albert染色后可呈现典型形态特征 —异染颗粒。因此得出结论: 蚕蛹培养基是培养白喉杆菌最省事,最简单,效果最好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