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脱敏治疗有副作用吗?适用于什么人群?

2017-02-26 22:10:07

王宝枝 主任医师 朝阳县中心医院

「脱敏治疗」中常见的四大误区,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痛处

1.“脱敏”治疗可以根治过敏性鼻炎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的认识,就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治愈过敏性鼻炎,这应该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认识。尤其是目前对过敏原单一的“脱敏”,使得在临床上实际的疗效非常有限。所以患者不能对此疗法抱有绝对化期望。

2.“脱敏”治疗适合于任何人群

其实,在儿童是有严格的限制。就目前常见的脱敏药物,“舌下含服”在4岁以上才能使用。而“肌肉注射”必须在6岁以上才能使用,使用方法必须严格参照药物说明书,逐渐加量,不能一步到位。

尤其是在儿童,如果仅有季节性鼻炎,小编不主张使用免疫治疗,文献表明,儿童的免疫在9岁和13岁左右会有两次很大的提升,这就是很多哮喘病人在9岁后不发作和过敏性鼻炎病人在13岁自愈的原因。

3.“脱敏”治疗没有副作用

这也是很大的误解,所谓“脱敏”,就是给人体加入适当的过敏原,那么既可以让我们产生抗敏的状态,也有可能造成机体的过敏状态,而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目前在国内已经有报道,一例成人在进行免疫治疗时发生严重的副反应,这也是我们临床医师在推荐病人进行“脱敏”治疗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对于正在或已经进行“脱敏”治疗病人,都会发现,在严重感冒或其他疾病的状态下,应停用脱敏药物,就是为了避免这类副反应的发生。

4.“脱敏”治疗后可以不用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

很多家长由于害怕使用鼻喷激素,而对“脱敏”治疗抱有很大的希望。其实脱敏治疗只是一线药物治疗前提下的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在“脱敏”疗程(3年)结束后,在有疗效的情况下,维持量得药物治疗还得进行。而对于早期就发现疗效不佳的病人,药物治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脱敏”治疗甚至可以停止,以减轻病人的负担。

总之,在临床上使用“脱敏”的方法控制或“治愈”了很多病人,但同时也发现“脱敏”治疗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要求,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由于过敏性鼻炎病因的不清,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注定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生理和经济上的负担,“根治”的说法给患者带来高期望值,而结果的不理想带来的却是对疾病治疗的绝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过敏性鼻炎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鼻炎健康指南
确诊鼻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确诊鼻炎,通常需要做体格检查、鼻内镜检查、皮肤点刺、变态反应的血清学鉴定、鼻通气功能客观评价等,可去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通过综合性的检查手段,有助于确诊是否存在鼻炎,根据患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1、体格检查:需要检查鼻部和上呼吸道相关部位是否存在组织结构异常,还需要观察鼻部和上呼吸道其他黏膜的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2、鼻内镜检查:如果存在症状不典型或治疗反应不充分的情况,通过做鼻内镜检查,可以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内导流结构,对鼻腔和鼻咽部进行检查,能够了解鼻内部状况。   3、皮肤点刺:根据检测的结果判断是否跟临床症状有关,能够识别是否存在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皮肤反应。   4、变态反应的血清学鉴定:通过该项检查,能够区分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   6、鼻通气功能客观评价:常用的方法是鼻阻力测定和鼻声反射测定,能够客观评价鼻腔的通气状况。   患上鼻炎之后可能会出现多种身体不适的现象,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远离空气污浊的环境,以免影响恢复的速度。...
结构性鼻炎与普通鼻炎的区别是什么
  结构性鼻炎和普通鼻炎的区别主要在于疾病概念不同、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等。建议先就医鉴别诊断,再根据结果治疗。   1、疾病概念不同:结构性鼻炎主要是指鼻腔结构发生异常引起的鼻部疾病,而普通鼻炎比较复杂,其类型较多,主要分为非过敏性鼻炎或非特异性鼻炎、   2、病因不同:结构性鼻炎多是因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疾病引起的并发症;而普通鼻炎多是因接触感染原、过敏原以及不良环境所致、   3、症状不同:结构性鼻炎比较常见的症状为鼻塞、流涕、头痛等,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影响呼吸、而普通鼻炎主要症状包括流涕、打喷嚏、鼻痒等,很少会影响正常呼吸。   4、治疗方法不同:结构性鼻炎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因,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鼻甲切除术等;而普通鼻炎通常需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鼻减充血剂等、   5、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根据治疗情况以及相关症状分析,结构性鼻炎比普通鼻炎更严重,且治疗难度更大。但是普通鼻炎病程可能会更长、   需要注意,结构性鼻炎和普通鼻炎症状类似,因此需及时鉴别区分,以防耽误病情治疗。此外,也要注意鼻腔卫生,以减低感染风险。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经常挖鼻孔。...
鼻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鼻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有五点,主要包括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摄入均衡、多食抗炎类食物、避免过敏食物、适当饮水等。其实,对于鼻炎患者而言,合理饮食管理有助于缓解症状,同时也利于促进身体免疫力提升。   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常见的辛辣刺激性食物以辣椒、姜蒜、花椒类食物为主,以上食物会刺激鼻腔黏膜,从而加重鼻炎病情。想要控制鼻炎情况,需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较好。   2、保持饮食摄入均衡   挑食、偏食不可取,实际上均衡的饮食搭配可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尤其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摄入充足,对控制鼻炎症状有帮助。   3、多食抗炎类食物   对鼻炎最好到的食疗方法是多补充Omega-3脂肪酸成分,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含有Omega-3脂肪酸较丰富的食物有核桃、深海鱼等。   4、避免过敏源食物   部分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症,在饮食方面需忌口过敏食物,以免加重病情。过敏食物以海鲜、花生、牛奶、大豆、坚果等为主,以上食物一定要避免食用。   5、适当饮水   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容易干燥,会加重鼻炎症状反应。适当饮水有利于保持鼻黏膜湿润,减少鼻腔干燥引起的不适感。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对鼻炎病情控制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不仅能获取充足的营养元素,同时能提高生活质量。但饮食并不能代替治疗,患者还需就医治疗较好。...
慢性鼻炎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鼻炎可能是不良生活方式、环境刺激、病毒感染、贫血、免疫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去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配合医生采取合适的措施治疗。   1、不良生活方式: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长期抽烟饮酒,可能会导致鼻黏膜反复充血,影响鼻腔收缩,导致腺体萎缩,引起慢性鼻炎。需要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2、环境刺激:如果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刺激性气体和粉尘颗粒,可能会损伤鼻黏膜纤毛功能。平时的生活中需要远离空气污浊的环境。   3、病毒感染:如果鼻腔黏膜长时间受到病毒感染,会产生炎症反应,鼻腔长期受到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容易引起慢性鼻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或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治疗。   4、贫血:可能是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和消耗过多导致的,会使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和静脉回流受阻,鼻黏膜血管长期淤血或反射性出血,容易引起慢性鼻炎。可以遵从医生指导使用琥珀酸亚铁片或生血宝合剂等药物治疗。   5、免疫功能障碍:如果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导致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容易引起慢性鼻炎。可以听从医生建议使用苍耳子鼻炎胶囊或鼻炎康片等药物治疗。   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鼻腔清洁,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的部位进行清洗,能缓解鼻黏膜充血、水肿。...
结构性鼻炎什么症状
  结构性鼻炎比较常见的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障碍、头痛或面部疼痛等。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1、鼻塞:这是结构性鼻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由于鼻腔分泌物增多所致。建议及时用棉签或用消毒纸巾将分泌物清理干净,。   2、流涕:部分结构性鼻炎患者会有清水样鼻涕,是由于病情进展,对鼻黏膜产生的一种刺激反应。需将鼻涕用温水或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打喷嚏:结构性鼻炎患者也可能会频繁打喷嚏,尤其在早上起床或遭遇冷空气刺激时更为明显。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胶囊、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抗过敏治疗。   4、嗅觉障碍:由于鼻腔结构的异常,使嗅觉减退或丧失所致。可通过按摩鼻梁或热敷局部的方式缓解。也可遵医嘱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等药物缓解。   5、头痛或面部疼痛:结构性鼻炎可能导致鼻窦内的压力改变,从而引发头痛或面部疼痛。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如痛感强烈,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片等药物缓解。   需要注意,由于引发结构性鼻炎的原发病类型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引起重视,并结合自身情况治疗。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以降低感染风险。...
什么是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是指长期用药不当所致鼻炎,会引起鼻部异常,如鼻塞、流鼻涕等。建议先就医咨询医生,并按照要求治疗。   如果之前有进行鼻腔给药,可能会因操作不当或用药过频的原因而导致鼻黏膜受损,使鼻腔黏膜发生萎缩和增生,从而引起药物性鼻炎。   发生药物性鼻炎后,患者会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如病情加重不及时处理,还会影响正常呼吸,导致头晕、头痛等。因此确诊为药物性鼻炎后需及时停止不合理的用药,再对症处理。   药物性鼻炎通过及时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因此无需过于担心。但需及时避免不规范的用药,并远离致病因素。同时也要注意鼻腔卫生,以减低感染风险。...
鼻炎用药方案
鼻炎康片
本品为中西药合剂,中药成分有抗炎、通窍作用,而西药成分扑尔敏能够减轻鼻...
头孢呋辛酯片
本品为大众性抗生素,临床常用,常用于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