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末端糜烂会癌变吗

2018-02-22 06:49:36

朱清菊 副主任护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回肠末端糜烂会癌变。胃肠道糜烂、溃疡性病变有一个庞大的疾病谱,即很多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都有胃肠粘膜糜烂或溃疡的内镜下表现。临床上也常常因各种临床症状就诊甚至健康体检而行回结肠镜检查时会发现回肠末端的单发或多发糜烂或浅溃疡性病变。这种单纯的回肠末端糜烂或浅溃疡可见于所有肠道炎症性疾病,仅凭肠镜下所见是无法判别病因的,有必要作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检查包括二方面:

一是针对回肠末端病变本身的检查,包括黏膜活检的组织病理学和病原体(细菌、病毒等)检查。

二是回肠末端以上的全胃肠道检查。有时回肠末端病变仅是某种疾病的病变部位之一,继续延伸至全小肠镜检查(全小肠镜、胶囊内镜、CTE/MRE等)可以发现回末以外的病变。有的疾病仅累及回肠末端,有的疾病可连续性或节段性累及包括回肠末端在内的多段小肠,所以完善全小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发现的回肠末端以外的病变可能比回肠末端病变更具有某种疾病的特征性。?如果全小肠检查检查后确定仅有回肠末端糜烂或溃疡性病变,则可通过病史询问、病变处黏膜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液或粪便病原体检查可能作出相应诊断,但能作出病因诊断的可能性很少,即大多是病因不明或非特异的。

几种可能有因可查的疾病简述如下:

肠结核(ITB):ITB好发于回盲部,盲肠与回肠末端同时受累多见,典型病变为环状或呈环状排列的溃疡或呈鼠咬状病变。但也可病变局限于回肠末端,且早期病变可仅表现为阿弗它溃疡。结核接触史、肠外结核表现、结核相关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诊断意义,但只能作重要参考。确诊有赖于活检组织学发现干酪性肉芽肿或抗酸杆菌,但阳性率很低。仅表现为阿弗它溃疡而疑为早期ITB但找不到病理依据时,不要随便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应追踪随访,发现病变加重并逐渐演变为特征性TB时再行正规抗结核治疗。

耶尔森菌肠炎:人畜共患,经口感染。多呈自限性,病程一般1-2周,亦可长达2-3个月。本病以腹痛腹泻及发热为主要症状,可有粘液及粘液血便。好发于回肠末端,可见界限清楚的不规整的溃疡和糜烂、章鱼吸盘样隆起、口疮样病变、皱襞肥厚等,回盲瓣可见发红、肿胀、口疮样病变等。便培养、血清耶尔森菌抗体效价检测可确诊。对急性起病的腹痛腹泻患者回结肠镜发现单纯回肠末端多发糜烂溃疡性病变者要想到耶尔森菌肠炎的可能,应行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经验性抗菌治疗。

NSAIDs源性结肠炎:NSAIDs药物引起的消化管病变分为溃疡型、结肠炎型和末端回肠炎型,其中的末端回肠炎型表现为阿弗它溃疡或浮肿状。NSAIDs源性结肠炎包括回肠末端阿弗它溃疡在内的各种亚型均无内镜特异性,与其它炎症性疾病无法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NSAIDs服药史、无近期抗菌素服药史、组织学无血管炎和肉芽肿证据及停服NSAIDs后病变减轻等。另外,早期CD也可表现为单纯回肠末端的阿弗它溃疡,而活检病理很难有阳性发现,但追踪随访也会发现病变将迟早演变为CD的特征性病变。?总之,对于单纯回肠末端的糜烂或溃疡性病变,首先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或高疑诊断为耶尔森菌肠炎和NSAIDs源性肠病时作相应治疗。排除这些疾病后的回肠末端糜烂或阿弗它溃疡如无明显症状原则上不应作特殊治疗,而应该追踪病变的演变,演变大致有三种转归:1.大多数不治疗而自愈;2.少数演变为典型肠结核、CD或其它少见疾病如白塞病、淋巴瘤等;3.较长时间病变无明显变化。韩国的一个研究对93例未服用NSAIDs药物的无症状性末端回肠溃疡病变的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29.9个月,结果仅1例发展为典型的CD;2例发展为ITB;22例病变无明显变化;6例轻微进展;2例时好时坏;余60例未经治疗而痊愈。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无症状的单纯末端回肠溃疡性病变绝大多数不经治疗可获痊愈,这其中大多数是小肠非特异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