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窦炎手术方式是什么?

2018-03-03 13:16:22

刘畅 主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由于蝶窦的解剖位置隐蔽,临床常规检査难以直视,因此,临床上原发,或孤立蝶窦病变难于诊断与其非特异性症状和体检不易接近有关,蝶窦病变通常在评估一些其他疾病的影像检查中被偶然发现。尽管蝶窦周围有一些重要结构,包括颈内动脉、视神经、硬膜、Ⅲ~Ⅳ脑神经,但与这些结构相关的症状比头痛等非特异性主诉的发生率低,也是临床难以早期发现的原因之一。一日诊断成立并确认应选择手术治疗,针对蝶窦病变,尤其是孤立的蝶窦炎性病变,首选经鼻内镜手术。充分开放和引流,并保持蝶窦开放,是治疗蝶窦炎性病变的原则。临床要实现上述目标,会受鼻腔解剖结构、手术器械、病变特点及术者经验等的影响,蝶窦炎手术方式是什么?

全身麻醉经鼻内镜下开放蝶窦,手术方式根据病变范围及解剖特征归纳为5种。

1 messerklinger术式即由前向后开放筛窦至蝶窦前壁,切除部分上鼻甲后暴露并经自然口开放并扩大蝶窦口;当鼻腔和筛窦较宽敞时,可以部分切除筛泡,直接经中鼻甲基板而不触及筛漏斗进入后筛,然后开放蝶窦。

2 wigand术式即经蝶筛隐窝切除部分上鼻甲并开放部分后筛暴露蝶窦口,开放并扩大窦口

3 Draf3-ike蝶窦开放术与Draf3型手术原则相似,部分切除鼻中隔后端及蝶窦中隔,开放双侧蝶窦,形成开放并扩大切除双侧蝶窦融合引流至鼻腔的通道前壁,同时切除中隔后端蝶吻和蝶窦中隔,使两侧蝶窦融合为一个大腔直接引流至鼻腔

4 经翼突内板开放蝶窦外侧隐窝以中鼻甲后端鼻腔外侧壁附着处与后鼻孔之间为标志,即翼突跟内板,切开黏膜,并磨除骨质,直接进入蝶窦外侧隐窝。术中必要时可以切断翼管。

5 经蝶窦中隔进入对侧蝶窦手术入路可以遵循上述第1或第2的方式。在开放一侧蝶窦后,部分切除蝶窦中隔,形成引流对侧蝶窦的通路。

术后窦内黏膜组织送病理学检査,真菌和窦腔内明显分泌物均送微生物培养。术后填塞选择 Nasopore。

手术后围手术期常规清洗鼻腔,使用鼻用激素及黏液促排剂1~3个月,并在鼻内镜下随访6~27个月。术后观察内容包括黏膜囊泡、结痂及窦口开放程度。手术后瘢痕趋势明显者术后3个月或6个月复查鼻窦CT扫描,常规在术后1年复查CT扫描,观察窦内黏膜和骨质情况。蝶窦开放程度的判断依据随访门诊常用的最大径4mm吸引器判断。窦口直径≥4mm为开放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