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2013-03-26 22:40:41

许能文 副主任医师 丽水市中心医院

实验室检查对MM的诊断、分型、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1.外周血 贫血见于绝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一般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可有大细胞性贫血伴骨髓幼红细胞巨幼样变,也可因有失血而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血沉也明显加快,常达80~100mm/h以上,此因异常球蛋白包裹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之间排斥力下降而相互聚集的结果。红细胞聚集现象可能给红细胞计数、血型检查造成困难。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白细胞减少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及白细胞凝集素的存在有关。白细胞分类计数常显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至40%~55%。外周血涂片偶可见到个别瘤细胞,若出现大量瘤细胞,应考虑为浆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血小板凝集素存在的缘故。当血小板表面被异常球蛋白覆盖时,功能受到影响,可成为出血的原因之一。

2.骨髓象 骨髓瘤细胞的出现是MM的主要特征。瘤细胞数量多少不等,一般都占有核细胞5%以上,多者可达80%~95%以上。骨髓一般呈增生性骨髓象,各系统比例与瘤细胞数量有关,当瘤细胞所占比例较小时,粒细胞和红细胞系比例可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数也可在正常范围;当瘤细胞数量较多,所占比例较大时,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均可明显减少。值得提出的是,在部分患者,特别在病程早期,骨髓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单个部位骨髓穿刺不一定检出骨髓瘤细胞,此时应作多部位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方可发现瘤细胞。瘤细胞易位于涂片尾部,应注意检查涂片尾部。

骨髓瘤细胞形态呈多样性。分化良好者与正常成熟浆细胞形态相似,分化不良者呈典型骨髓瘤细胞形态,而多数瘤细胞形态似幼浆细胞或浆母细胞形态。同一患者的骨髓中可出现形态不一的骨髓瘤细胞。典型骨髓瘤细胞较成熟浆细胞大,直径为30~50μm细胞外形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蓝染,核旁空晕消失或不明显,胞质中可见泡壁含核糖核酸、泡内含中性核蛋白的空泡,也可见到含本-周蛋白的类棒状小体,以及外层含免疫球蛋白,而内含糖蛋白的拉塞尔小体(Ruseu小体),核较大,核染色质细致,有一或两个核仁。少数瘤细胞具有双核或多核,但核分裂并不常见。IgA型骨髓瘤细胞胞质经瑞特染色可呈火焰状,此因嗜碱性糖蛋白被嗜酸性糖蛋白取代的缘故。据观察,瘤细胞形态近似成熟浆细胞者病程进展较慢,瘤细胞形态呈分化不良者病程进展较快。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瘤细胞的显著特征是内质网的增多和扩大,高尔基(Golgi)体极为发达。扩大的粗面内质网内含无定形物、椭圆形小体,这些物质与血清中M蛋白有关。发达的高尔基体内含致密小体和空泡。线粒体也增多、增大,嵴丰富。常可见到胞质内有空泡、拉塞尔小体、结晶体、包涵体。胞核大而圆,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较粗,核仁大而多形化,有时可见核内包涵体。胞核与胞质发育成熟程度不成比例是瘤细胞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重要特征。

应用抗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抗体和抗免疫球蛋白轻链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查,可发现骨髓瘤细胞呈阳性,但仅含有一种重链和一种轻链,与其血清中M蛋白(M protein)的重链、轻链类型一致。

3.血清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血清清蛋白减少或正常,A/G比例常倒置。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多的同时,正常免疫球蛋白常明显减少。检测血清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有下述几种:

(1)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异常增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表现为一浓集的窄带,经密度扫描仪绘出的图像表现为一窄底高峰,其峰高度至少较峰底宽度大2倍以上,即M成分(或称M蛋白)。这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氨基酸组成、所带电荷完全相同,因而在电场的泳动速度完全相同的缘故。M成分可出现在γ区(IgG,IgM)、β或α2区(IgA),这取决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当M成分显著增多时,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清蛋白常明显减少。

(2)免疫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免疫电泳上表现为异常沉淀弧,在出现一种异常重链沉淀弧和一种异常轻链沉淀弧的同时,另一种轻链和其他类型重链常明显减少。根据免疫电泳结果可以确定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从而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分型,即IgG型、IgA型、IgM型、IgD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或多克隆型、不分泌型。

(3)聚合酶链反应(PCR):近年来采用PCR技术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作为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恶性增生的标记,用于本病的诊断及与良性反应性免疫球蛋白增多的鉴别诊断。用上述方法检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后,尚需进行定量,目前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rate nephelometry)确定免疫球蛋白浓度。

4.尿液 常规检查常发现有蛋白尿、镜下血尿,但管型少见,有时可见到浆(瘤)细胞。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尿中出现本周蛋白,又称凝溶蛋白,该蛋白在酸化的尿液中加热至50~60℃时发生凝固,但进一步加热则又溶解。本-周蛋白就是自肾脏排出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不仅合成和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而且重链与轻链的合成比例失调,往往有过多轻链生成,故血中轻链浓度明显升高。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仅23000,可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而排出,故出现本-周蛋白尿。由于单克隆浆(瘤)细胞仪能合成一种轻链(κ或λ链),故本-周蛋白仅为一种轻链。应用免疫电泳可确定本-周蛋白为何种轻链。近年来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尿中轻链含量,显著提高了尿液轻链检测的敏感度和精确度。既往用酸加热法检测本-周蛋白的阳性率为30%~60%,且有假阳性。而采用尿液轻链定量法的阳性率几近100%,且不出现假阳性。正常人尿中有κ和λ两种轻链,含量均低。尿中出现大量单一轻链,而另一种轻链含量减低甚至检测不出,是MM的特征之一。

5.肾功能 肾功能常受损,尤多见于病程中期、晚期。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酚红排泄试验、放射性核素肾图等检查可确定肾功能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晚期可发生尿毒症,成为死因之一。当患者有大量本-周蛋白尿时,应避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因造影剂可能与本-周蛋白发生反应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6.血液生化异常 血钙常升高,国外报告高钙血症在MM的发生率为30%~60%,国内报告发生率为15%~20%。血磷一般正常,肾功能不全时磷排出减少可引起血磷升高。胆固醇可正常、升高或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多见于IgA型骨髓瘤,低胆固醇血症多见于IgG型骨髓瘤。碱性磷酸酶可正常、降低或升高,既往曾认为本病有骨质破坏而无成骨过程,故碱性磷酸酶不升高,并以此作为本病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癌的鉴别点之一,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研究证明并非所有MM患者均无成骨活动,部分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可高于正常,故不可凭借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排除本病。高尿酸血症在本病常见,可并发泌尿道结石。

1.X射线及其他影像学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瘤细胞浸润及瘤细胞分泌激活破骨细胞的因子(IL-1、淋巴细胞毒素、TNF、OAF)引起普遍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骨质疏松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即造成溶骨性病变。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骨折在骨质破坏的基础上发生,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一般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硬化,出现在溶骨性病变周围。弥漫性骨质硬化罕见。IgD型骨髓瘤较易并发骨质硬化。γ-骨显像是近年来用于检查骨质异常的手段之一。在本病,溶骨性病变表现为病变部位有放射线浓集。此法可一次显示周身骨骼,且较X射线敏感。X射线仅在骨骼脱钙达30%以上时才能显示出病变,而γ-骨显像在病变早期即可出现放射线浓集征象。但值得指出的是,γ-骨显像虽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却不高,任何原因引起的骨质代谢增高均可导致放射线浓集征象,故应注意鉴别。CT和磁共振成像(MRI)也用于本病的诊断性检查,特别当骨髓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脊椎骨压缩性骨折损伤脊髓、神经根时,CT及(或)MRI检查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2.B超 肾功能损害,泌尿结石、心肌肥厚者可提示。

3.放射性核素 肾图检查可确定肾功能损害程度。

多发性骨髓瘤健康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吃土豆吗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般能吃土豆,但若患者对土豆中的成分过敏,通常不能吃,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患上多发性骨髓瘤之后,建议尽早就医,让专业医生判断病情的状况,然后积极治疗。   土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丰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适量吃一些土豆,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还能起到补充营养和养胃的作用,土豆中的粗纤维比较丰富,吃过之后能够使肠道蠕动增加,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适量吃一般不会加重病情,不需要过于担心。但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胃肠功能可能会比较虚弱,吃土豆的时候需要炖的软烂一些,营养更加容易被身体吸收,可以帮助减轻胃肠道负担。如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土豆中的成分过敏,这种状态下通常是不建议吃的,因为有可能会发生变态反应,容易引起腹痛和腹泻,还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还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尽量吃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或者是山药粥,还需要保持饮食多样化,能加快恢复速度。...
多发性骨髓瘤1期高危严重吗
  多发性骨髓瘤1期高危早期,一般不严重,如果处于晚期,通常是比较严重的,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合适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通常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可能是外辐射接触或者病毒感染等原因,如果处于早期,肿瘤的体积比较小,没有明显不适症状,需要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愈后的情况比较好,因此不算严重。   如果早期症状比较严重,感觉到乏力,并且还伴有贫血或者骨痛,并且已经发生了转移情况,对于周围的组织造成压迫,通常是比较严重的治疗难度会增加,必要时还需要采取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但是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合理安排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帮助身体恢复。...
多发性骨髓瘤lambda型严重吗
  多发性骨髓瘤lambda型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因此需尽快结合病情,遵从医生指导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lambda型属于较少见的亚型,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贫血、出血等,同时会使单克隆性轻链蛋白会沉积于身体多个重要脏器中,诱发淀粉样变性,导致脏器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属于严重病变。   多发性骨髓瘤lambda型在治疗时,建议遵医嘱使用肿瘤切除术、内固定术等方法,同时可搭配放疗、化疗等手段,治疗过程中,可适当使用环磷酰胺片、沙利度胺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辅助改善病情。   多发性骨髓瘤lambda型具有治疗难度,需遵从医嘱选择应对方法。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监测预后效果。饮食方面保持清淡,禁止刺激食品。同时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
多发性骨髓瘤后期呕吐怎么办
  多发性骨髓瘤后期呕吐可以通过禁食、调整饮食结构、用药、手术或免疫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应尽早就医,根据诊断结果,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1、禁食:需要短暂禁食,能够帮助减轻胃肠道负担。   2、调整饮食结构:需要对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吃易消化的食物,能补充营养,促进体力恢复。   3、用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片或甲泼尼龙片等药物治疗。   4、手术:可以考虑通过骨科固定手术或骨水泥的方式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呕吐的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失。   5、免疫治疗:采取免疫治疗,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手段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改善呕吐和其他身体不适。   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还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做一些舒缓的活动,比如散步。...
多发性骨髓瘤的人能吃海参吗
  多发性骨髓瘤的人一般能吃海参,但是不建议过量吃,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诊断结果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海参当中富含一些优质的蛋白质,同时含有膳食纤维,而且含有胶原蛋白、牛硫酸、多肽等成分,另外也含有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和维生素。而多发性骨髓瘤的癌细胞,通常会导致患者肾功能发生改变,也有可能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海参。   虽然海参对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的好处,但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适量,如果过量食用,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上出现多发性骨髓瘤之后,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症状持续的加重,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   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做好局部的护理工作,保持饮食清淡,可以喝小米粥或者玉米粥,如果情况持续没有得到缓解,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且积极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cart复发率高吗
  CART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一般情况下,多发性骨髓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复发率较高,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复杂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后骨髓中产生浆细胞异常增生,从而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M蛋白。在CART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会通过改变靶点基因、表型转化克隆选择等机制来逃避CART细胞的攻击,因此靶点CD19发生逃逸时,肿瘤细胞不会对CART治疗有反应,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因此多发性骨髓瘤在选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时可能存在复发的情况,而且复发率较高。   除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治疗外,可结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病情选择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方法治疗,及时处理控制病情进展。   建议大家关注自身健康,正确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知识,身体发病后迅速就医诊断,及时治疗改善不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