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9 09:18:25
电解质紊乱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当患者发生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人的身体内含有氯化钠、钾元素和钙元素,由于某些原因会使这些矿物质减少,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首先要了解出现的症状,然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判断疾病,根据病情治疗。电解质紊乱怎么检查呢?为大家介绍电解质紊乱检查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解质紊乱出现的症状。每一位患者病情不同,出现的症状是不一样的。会发生身体疲劳、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晕、排尿量减少,在情绪方面烦躁不安,容易暴怒。症状严重的患者会诱发昏厥、低血压、心律失常。
患者一旦发生以上症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和步骤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测钾含量、钠含量、钙含量以及镁含量、葡萄糖,除此之外,还需要检测肌酐和尿素氮。为了更好的判断疾病,还需要检测血浆渗透压。
第二,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测蛋白,计算尿液的出入量。电解质紊乱,患者排尿量明显减少,甚至不排尿,出现这种情况,基本可以诊断为电解质紊乱。
第三,肾功能检查。电解质紊乱,很容易发生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高钾症、低钾症,进行肾功的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对肾脏造成损伤,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电解质紊乱的检查项目和检查步骤,可以通过以上三点来了解。诱发电解质紊乱,直接性的原因和饮食有关系,患者酗酒、营养不良,会使体内的荷尔蒙和内分泌失调,出现电解质紊乱的症状。电解质紊乱,不及时纠正,会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希望患者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