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农皮炎这种疾病的预防有哪些

2014-12-25 18:51:08

李云 主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们在生活中农忙的季节,很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生活中要不想被疾病所伤害的话,就要引起重视,加强护理,生活中做好稻农皮炎这类疾病的预防,防止疾病造成伤害,请看下面的描述吧。

稻农皮炎,俗称烂手烂脚、水渍疮,可以说几乎每个农民都得过这种病。它主要发生在水稻种植区,每年拔秧、插秧和耘耥阶段发病率最高。

按原因分,稻农皮炎主要有两种类型。浸渍擦烂皮炎型与浸水时间久、水温高、机械性摩擦以及大气湿度、田水碱性等综合性因素有关,其中潮湿和摩擦尤其重要。它一般于连续下水田劳动2~5天发生。动物血吸虫尾蚴皮炎型,俗称鸭怪,是禽畜体内寄生的类血吸虫虫卵,随粪便排放在河塘田沟里孵化为毛蚴、尾蚴并侵害人体引起。虽然这种尾蚴钻入皮肤即被人体所消灭,不会侵入内脏生长,但会引发皮炎,出现成片淡红丘疹,奇痒难耐,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在椎实螺(中间宿主)多而尾蚴感染率高的水田劳动,此病发病率可达100%,一般在下田劳动5~30分钟发生。

稻农皮炎病变多发生在指蹼(俗称手丫)、趾蹼(俗称脚丫)。初期,指(趾)蹼及其连接的指(趾)皮肤肿胀,腐白起皱,又因摩擦而糜烂流水,自觉痛痒难忍。部分患者还会合并感染而致红丝疔、丹毒等。

如何治疗治疗以干燥收敛为原则。浸渍阶段,于局部扑大量干燥性粉剂(枯矾10克,氧化锌20克,滑石粉70克等),一日数次。如已擦烂,涂3%~5%龙胆紫液,或20%鞣酸甘油。如有继发感染,用消炎杀菌剂,同时停止下水田。治疗后,少则两三日,多则六七日,此病即可痊愈。

  怎样预防加强水源管理,灭螺、灭蚴,是切断动物血吸虫尾蚴皮炎流行环节的有效措施,可结合施肥、喷撒农药统一安排进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行农业新技术,如干湿轮作、机器插秧、抛秧法等,尽量减少下水田时间。午前提早歇工,午后推迟出工,延长中午休息时间,以避开中午水田温度过高时段。加强个人防护,下水前于浸水部位涂凡士林,劳动后尽快清洗腿、脚部污泥,扑撒干粉,穿上透气柔软的布鞋,保持干燥。

简便治疗外用方

1、大蒜60克,捣成糊状;雄黄20克,加温开水1000毫升稀释。两物搅匀外搽,每日3次。

2、黄柏、苦参、地肤子、明矾各10克,艾叶3克,煎水浸泡患处,每日1次。

上文对稻农皮炎这种疾病的预防做了详细的描述,生活中要引起重视,加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在生活中要加强护理,掌握好病情的发展,做好疾病的治疗,患者们不要有太多的压力,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