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难立(Romberg)征是平衡性共济失调的检查。患者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眼后倾斜欲倒为异常。那么,闭目难立在临床上是如何分类的呢?
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将闭目难立征分为5类:
1 后索病变性闭目难立征(深感觉性闭目难立征)
走行于脊髓后索的薄束和楔束为传导躯干及四肢的本体感觉(包括运动觉、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精细触觉和压觉)的结构,患者因后索病变出现运动觉、震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的减弱或丧失,故站立或行走时不能确定自已肢体的位置;压觉的减退使患者不能感觉到脚下所处的场地。因此患者站立或行走时缺乏安全感。
进行闭目难立征检查过程中,睁眼时由于视觉对深感觉的代偿作用使站立较稳,平衡障碍并不明显,而闭眼后立刻出现摇晃至倾倒,且摇晃的方向不定,即通常所说的闭目难立征阳性。其最具代表性的疾病是梅毒所致的脊髓痨。除此之外还见于维生索B12缺乏所致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肿瘤、遗传性共济失调的Friedreich病等。
2 小脑性闭目难立征小脑通过复杂的调节和反馈机制来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对小脑病变患者进行闭目难立征检查时,表现为明显的平衡障碍,睁、闭眼均站不稳,闭眼更明显。这是因为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肌群活动不协调引起,与本体感觉减退无关,故睁眼时视觉对平衡的代偿作用不明显。临床上常以闭目难立征作为鉴别感觉性共济失调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重要体征。
小脑不同部位病变平衡障碍表现不尽相同:
小脑蚓部病变主要引起躯干的共济失调,而四肢基本正常,表现为站立或步态不稳,易向前后倾倒;
一侧小脑半球病变主要表现为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病侧肢体的动作笨拙,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阳性等,而躯干的平衡障碍不明显;
全小脑病变引起躯干及四肢的平衡障碍。
3 前庭性闭目难立征前庭系统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前庭系统损害致迷路传入冲动减少或消失,引起躯体平衡障而出现身体倾斜、站立不稳甚至倾倒。进行闭目难立征检查时,患者闭眼后并不立即出现摇晃或倾倒,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且摇晃的程度逐渐增强,身体多向左右倾倒。
前庭性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中枢性(由前庭神经核及其核上路径病变所致)和周围性(由内耳至前庭神经病变所致) 两类:
前庭周围性损害时,躯体多向病侧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一致,倾倒方向随头位变化而改变。此类可见于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等。
前庭中枢性损害时,躯体和上肢倾倒的方向与眼震慢相不一致,与头位无关。此类可见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脑干病变。
4 末梢神经性闭目难立征末梢神经及后根病变时,由于意识性及非意识性感觉传导均发生障碍,进行闭目难立征检查时,患者睁、闭眼均出现明显的平衡障碍,闭眼时更明显,同时可伴有周围神经及神经根损害的其他表现。可见于格林巴利综合征、中毒性或代谢性周围神经病等。
5 周围性闭目难立征
当下肢远端肌肉,特别是腓骨肌群无力或麻痹时,由于足内收无力,故当两足并拢站立时出现身体摇晃和倾倒,而闭眼时更明显。同时还伴有腓骨肌群无力或麻痹的其他体征。
以上就是关于闭目难立征基本知识的整理,希望患者朋友们一旦查出了病情,不要着急,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一定可以早日康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