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1.药物治疗 对部分患者有效,对部分患者无效。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可选择,疗效差时可选择胺碘酮、氟卡尼或两者合用。但总的疗效差。药物治疗时,应注意对加重心律失常的其他因素的控制,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疾病、心肌炎、心肌缺血等。当已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时,心力衰竭的治疗更为重要。
2.导管射频消融术 可以根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在完成电生理检查后,置入大头消融电极导管,在冠状窦口附近标测,寻找最早心房激动部位进行消融,每次放电20~30W,试放电10s,若有效则继续放电60s。若试放电无效则重新标测改变消融部位直至成功。消融终点:①程序刺激心动过速不再诱发;②心室刺激显示室房分离或正常的室房传导顺序。
由于PJRT的逆传支系具有递减性传导的慢旁道参与,故其射频消融与其他类型预激旁道有所不同。PJRT室房传导时间长,其消融部位的VA间期也较长,不易记录到非常接近或融合的VA间期。因此,PJRT消融时不求VA融合,只要标测到逆传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即可作为消融靶点。
心电图Ⅰ导联P-波极向,当呈正向,自右侧(冠状窦口)消融可获成功,其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100%。Ⅰ导联P-波呈负向,则消融部位在冠状窦内或左侧,但也不能排除自右侧消融成功的可能性。
(二)预后
PJRT多见于儿童,常很顽固,易发展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或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危害性大。动物试验表明:经过3~5周连续快速心房刺激后,心脏可明显增大,心功能明显受损,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EF值明显下降,并可造成较重的心力衰竭。快速起搏造成的心肌细胞及超微结构形态学的改变是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除此以外,较快心率引起的生化、代谢等方面的改变也在心肌病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图5)。
如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后不再复发,则可谓治愈,预后良好。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如发生时间短,心动过速得到根治,是可逆的,可以恢复至正常。如时间长,则很难恢复至正常。故诊断、根治必须及时,应尽快、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