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量或剧烈的运动之后,淋漓的大汗会让我们觉得身心舒畅,但如果自己啥运动也没做,甚至只是在安静的睡觉,却也出了一身汗,这种滋味可就不好受了。很容易出汗是什么原因?该怎么治疗?
爱出汗,中医叫做“多汗症”,病因主要是因为出汗中枢的反射作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神经系统的其他功能则完全正常。全身性的如代谢率增高(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毒素(如发热疾病)、某些反应(如休克、恶心等)、情绪波动(如恐惧、惊骇等)均可引起多汗症。局限性的如汗腺机能失调、刺激交感神经(如动脉瘤等)、神经损害(如脊髓痨等)也可引起多汗症。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
以下总结了以下很容易出汗原因:
很容易出汗是什么原因?
1.阳气虚弱
头部出汗多,可能是因为阳气虚弱或者是胃火旺。
2.肝阳上亢
额头出汗异常,可能是肝阳上亢所致。
3.肺气不足
鼻子出汗异常,原因可能是免疫力低下,肺气不足。
4.内分泌失调
颈部出汗异常,原因可能是内分泌失调,或者是体内湿热导致体内气机不畅。
5.饮食重口味
腋下汗腺多,出汗也多,但有的人会伴有浓重的气味,这可能跟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有关。
6.脾胃失和
脾胃失和会导致身体的血液循环变慢,影响氧气的输送。所以,脾胃失和的人,一般会胸口出汗。
7.脾胃湿热
如果你牵一个人的手时,发现对方的手心有汗,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出现了紧张、激动、害怕等情绪,还可能是因为对方的身体出现了脾胃湿热、血虚等问题。
8.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出汗通常是由于血糖不稳定,即便在正常室温中,也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其出汗的部位一般在上肢或胸部,又或者是出现出汗部位不对称的情况。
9.体虚
虚的人,出汗部位可遍布全身,并且常常出汗不止。
10.阴虚
中医把睡觉出汗称为“盗汗”,睡醒后出汗会停止。“盗汗”的病因是阴虚。
出汗食料疗法
出汗,可以表现为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自汗、盗汗等。不正常的出汗多一般分为以下四型: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湿滞内蕴
消化不良引起的出汗
小孩出汗多是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正确的做法不是补,而是助消化,保护肠胃。如果饮食还不合理,就会变成虚汗了。
建议
饮“三星茶”
因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出汗,应该给小朋友少吃东西,饮“三星茶”,即薏米、谷芽、山楂,另外的四种——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等偏凉下火,有部分小儿是不适合服用。“三星茶”也可以加鸡内金(均需炒制),日常当茶煲给孩子喝能消食导滞。
阳气不固、津液外泄的自汗
自汗的小孩平时不要吃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多吃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红枣等,这些食物煮粥最好,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
建议
粳米麦粥粳米50克,燕麦60克,煮粥,可适量加红糖。适合小儿脾胃虚弱、自汗神疲。
浮小麦山药茶浮小麦30克,山药30克,将浮小麦用布包好,与山药煮成汤,去渣,当茶饮。对自汗、盗汗、体瘦乏力、睡眠不实、多梦有辅助疗效。
睡时出汗、醒后即止的盗汗
盗汗的小儿要忌吃煎、炸、烤、熏、辛辣、油腻的食物,宜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并适当益气,如小米、麦粉、杂粮、豆制品、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水果、蔬菜提倡多吃,特别是多吃苹果、红甘蔗、芭蕉、葡萄、山楂、龙眼等。
建议
红枣浮小麦茶红枣5到10个,浮小麦25克,以茶代饮。最好每日饮用。
红枣稻根茶红枣10个,糯稻根25克,甘草5克。将糯稻根洗净,与红枣同煲,加甘草调味后饮用。止汗效果明显,不过,药味重了些。
泥鳅山药汤
把泥鳅用热水洗去黏液,去内脏,将泥鳅炸至金黄,山药10克,加一碗半水,温火煮至半碗汤,加少许盐调味。每日一次,连服三天。可治小儿盗汗。
春夏季科学健身攻略不宜出汗过多
1.循序渐进最重要
经过寒冷的冬季,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肌肉和韧带也都比较僵硬。在这样一个“低潮期”开始运动,健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唤醒我们的身体,恢复人体的机能,不宜太早追求运动量。对于一些平时不运动的人来说,肌肉力量比较薄弱,猛的一下子加大运动强度,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的扭伤。
此外,运动风险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可能存在着一些隐匿性的心血管风险,运动量的突然加大很容易诱发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群,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的患者在运动前最好咨询下医生或者健身教练,科学、适度地进行春季健身。
我们可以选择以慢跑5-10分钟或者步行15-20分钟开始春季的健身计划。一般情况下,身体适应一个新的健身计划的时间为3周。3周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一点点的提升健身计划的难度了,比如说延长运动时间或者选择更为剧烈的运动方式。“1/10原则”是许多健身专家常用的帮助运动爱好者提升健身计划的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每周运动量的增量不能超过1/10,这其中包括运动距离、时间、强度等等。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现在的健身计划是每周跑20km,这个时候你想增加你的运动量,根据1/10原则,那么下周的目标就是增加2km,也就是22km。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值也不是绝对的,必须要考虑到健身者的主观感觉。
2.稍稍出汗刚刚好
大多数人认为: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其实不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季节的因素。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出汗绝对有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与夏季相比,初春乍暖还寒,气温还比较凉,出汗过多容易让毛孔扩张,凉湿之气乘虚而入,很容易使得身体受风寒而着凉感冒,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稍稍出汗就刚刚好。锻炼结束后还要及时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此外,在健身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天气较冷,应该等到运动后身体微微发热时才减衣,让身体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状态中,俗语中“春捂秋冻”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只是稍稍出汗,我们也不能忽略“补水”这个重要的环节。记住:运动补液三步曲!运动前10-15分钟,补充约
250ml的液体(相当于半瓶普通矿泉水的量)。运动中的补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大约每运动10-25分钟补充250ml。运动后补水要根据运动前后的体重差,补充丢失的水分,每丢失1斤的体重大约要补充500ml的液体(约1瓶矿泉水的量)。
3.运动时间有讲究
古话说的好:“一天之计在于晨”,那么早晨是最佳的健身时间吗?答案是否定的。从气候的角度来说,初春清晨气温一般很低,并不适宜进行锻炼。而且有研究表明,下午14点之后人体的各项机能才开始上升,17点至19点之间达到最佳,因此锻炼时间建议选择在此时比较适宜。此外,人体中血小板的含量在一天中也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粘稠度降低6%。因此,晨练容易造成血液的循环不畅,甚至会诱发一些心血管意外,这一点对于中老年人以及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早起锻炼就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了,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空气中的杂质不容易消散,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加大,人的呼吸会加深、加快,容易将空气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吸入体内,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春季健身建议大家选择在傍晚。
温馨提示:教你5招主动出身“健康汗”的小窍门
1.运动前喝热水、热粥,并做好热身,这能让你身上的毛孔全部打开,出一身酣畅淋漓的汗。另外,运动完毕之后,不要马上洗澡或者是吹空调、风扇,要擦干汗液,耐心等汗消退。
2.生姜不仅能散湿暖脾胃,还能促进人体排汗。所以,我们不妨喝点生姜水,也可以在喝时加入红枣、茶叶一同浸泡。
3.上班族在膝盖放一个热水袋,或是贴一个暖宝宝,可以让人体自发生热,增加排汗。在家的时候,可以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效果是一样的,也能促进排汗。
4.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里。经常吹空调,会使人的毛孔变得迟钝,并且因为受冷而长期处于一种收缩的状态,进而影响到排汗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早晨或是傍晚太阳较小的时候,不放多出去走走,做一些户外运动来帮助身体出汗。
5.汗液也是人体中的水分,出汗会造成人体水分的流失,因此,出汗多的人不仅要注意补充水分,还要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来辅助调理。例如莲子、百合、沙参、银耳、雪梨等。
总之,夏天的时候,多运动运动,增强体质,就可以避免体虚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