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做磁共振能发现吗

发布时间:2022-11-29 09:13:47
吴寒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原发性跟继发性两种。这种疾病的具体病因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跟年龄、胆道感染、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等多种因素有关。患上此病的人,大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那么这种疾病做核磁共振能不能发现呢?

一般情况下,此病通过核磁共振是可以发现的。对胰胆管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胆总管内的结石部位、数目、体积等信息,是确诊此病的检查之一。那么除了核磁共振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发现此病呢?

1.超声

目前,超声是诊断此病的初筛方法,具体操作较为方便,安全可靠,而且开展广泛。这种检查可以显示肝内外胆管以及胆囊的具体病变情况,但是胆总管下端常常会因为受到胃肠道气体的干扰而降低检查的准确几率。

2.ERCP

ERCP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出此病来,但有一定的创伤性跟风险性,患者大多需要住院治疗,而且费用较高,术后可能会发生急性胰腺炎、穿孔、出血以及急性胆管炎等并发症。

3.实验室检查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能存在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升高等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就可对此病进行相关的诊断。同时,在肝功能检查中,还可见患者胆红素、血清转氨酶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重症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电解质与肾功的指标异常。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胆总管结石做核磁共振是可以被发现的。发现此病之后,患者就应根据结石的大小决定诊疗的方案。有研究报道,直径小于3.5毫米的结石大多可以自行排除,这部分患者定期复查即可,暂时无需相关的治疗。而超过3.5毫米的则不能自行排出,需及时进行手术方面的治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