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7个月还坐不稳?宝妈们快来学一下如何促进宝宝坐稳
一、坐位姿势运动发育:是卧位与立位的中间体位,其主要特点是:
1.发育顺序为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2.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如拱背坐时前方平衡反应发育完成,直腰坐时侧方平衡反应发育完成,扭身坐时后方平衡反应发育完成。
3.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新生儿期:屈曲占优势,脊柱不能充分伸展,扶其肩拉起时,头向后仰,呈坐位时全前倾,头不稳定。
2~3个月:脊柱明显伸展,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
4~5个月: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
6个月: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椎略弯曲,呈拱背坐。
7个月: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
8~9个月: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
二、坐位控制能力发育的必要条件:
1:控制头部的能力发育成熟。
2:在俯卧位上上肢有支撑性,从肘支撑至手支撑。
3:脊柱伸展至第三腰椎(相当于正常小儿6~7个月的脊柱发育水平)。
4:髋关节能充分弯曲,并与躯干出现分离动作。
5:躯干(体轴)具有回旋能力,即肩与骨盆间的扭转能力的发育。
6:躯干的矫正反应与平衡反应建立。
7:上肢保护伸展反应出现。
8:具有姿势转换的能力,即从卧位向坐位转换,从坐位向四点支持位转换。
具备1~4项的条件,即可获得比较实用的坐位。再具备5~8项,小儿就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耍,不会向任何方向倒下,可以进行各体位转换。
三、阻碍坐位控制能力发育的因素:
1:缺乏上述必需条件的1~4项。
2:卧位平衡反应(倾斜反应)发育不成熟。
3:姿势紧张异常。
4:原始反射残存。
5:有异常的运动。
四、促进宝宝坐位稳定性的方法
1.伸腿坐位平衡训练:
目的:为伸腿坐位的平衡做准备。
操作方法:家长与宝宝均取床上伸腿坐位,家长将两下肢放于宝宝两下肢旁。首先轻轻摇动宝宝的两侧臀部,使之产生紧张。然后家长使宝宝身体向一侧倾斜,使体重负荷于一侧臀部上,之后用一只手扶持负荷体重侧下肢,另一只手扶持宝宝的中枢部位,如腰部、肩部等,使宝宝身体向家长扶持的下肢侧(负荷体重侧)倾斜。然后用扶持宝宝中枢部位的手向前推宝宝的躯干,使之回旋。
产生的反应是多方面的:①宝宝的体重进一步向倾斜侧移动。②头向对侧回旋,根据促通刺激程度,有时还会出现屈曲。③非负荷体重侧躯干侧屈,然后回旋。④非负荷体重侧下肢出现屈曲,负荷体重侧上肢向对侧伸展。
2.球上坐位平衡训练:
目的:促通头部与躯干的前屈,上肢向前方伸展;抑制躯干的过度伸展。
操作方法:宝宝伸腿坐于球上,家长可在宝宝的前方或后方。对宝宝的支持部位要根据宝宝的不同状态从中枢向末梢部位变换。在给予相应部位支持后,等待反应。然后向后方推球,宝宝出现的正确反应是头的屈曲、两下肢向前方伸展,躯干前屈。如果反应弱,躯干不能充分前倾时,也可以握住双肩向前方牵拉,让宝宝学习躯干前屈的感觉。同理可向前方或侧方推球,宝宝应出现与球运动方向相反的躯干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