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妈妈咨询:宝宝在睡觉时总一惊一乍的,所以很担心宝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家里的老人认为宝宝是被吓到了。
什么是惊吓反射?
惊吓反射是婴儿早期非常重要的,与生俱来的原始反射,帮助婴儿防御外来突袭。惊吓反射在睡眠过程中的典型表现——惊醒,可以避免睡眠过程中受袭危及生命。
惊吓反射在不同婴儿的身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的高峰期会在婴儿出生的头1个月,然后在2个月后逐渐消退。
如果到婴儿4个月时,该原始反射还没有很好地消退,将对婴儿此后的睡眠、运动、情绪、适应力等产生深远影响。
惊吓反射对婴儿有哪些影响?
婴儿受到突然的光线、声音或晃动刺激,除四肢会表现出突然紧张颤抖外,还易突然哭泣。
如果是在睡眠中,婴儿较易惊醒,若哄睡及接觉的方式不当,则会进一步影响母婴睡眠质量。
一般婴儿4个月前的睡眠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惊吓反射。
1.惊吓反射会导致宝宝情绪波动
那些受惊吓反射影响较大的婴儿,可能表现为经常哭泣,若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令看护人倍觉辛苦。
2.惊吓反射会导致宝宝哭泣
当我们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都有可能无意中激发他们的惊吓反射而导致宝宝哭泣,会以为宝宝不喜欢躺下、俯趴、翻身或换尿布等,这样可能导致宝宝失去很多运动机会。
这不仅影响宝宝的大运动发展,还会阻碍惊吓反射的抑制和消退,同时也会影响到宝宝的感官发展。
3.惊吓反射会影响婴儿对新环境的适应
这些宝宝在新环境里会表现得非常敏感、不安、哭泣等。
阻碍惊吓反射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惊吓反射消退和抑制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光线、自然声音和运动等。我在研究国内外案例时发现,整体上国内的婴儿惊吓反射的消退或抑制情况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如非洲等相对原始的部落社会。
主要存在3大误区:
1.坐月子要禁足
我国各地基本都有坐月子的习俗,月子期间不仅产妇不能外出,新生儿也被限制外出,甚至连晒太阳也被禁止。
婴儿因为缺乏充足的自然光照刺激而影响惊吓反射的消退,没有很好消退或抑制的孩子,可能在未来出现光敏感现象,进而导致变成宅宝宝。
2.新生儿很怕吵
由于新生儿的听觉已经发育的比较成熟,再加上惊吓反射在突然的声音刺激下会表现强烈,所以很多父母会误认为新生儿很怕吵,因此尽可能保持安静。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阻碍了惊吓反射的消退。新生儿更喜欢有点嘈杂的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白噪音能让宝宝安静下来。
3.新生儿不需要运动
在过去十年来的咨询案例中,当我建议年轻的父母们每天应该给宝宝适量适当的运动时,他们都非常吃惊,因为我们学习到的育儿知识根本没有“婴幼儿运动”这个概念(大部分育儿书籍也缺乏相应的有效指导)。
其实俯趴、按摩、肢体操这样的运动能够有效地减少惊吓反射的影响,并促进该反射的消退和抑制。
没有惊吓反射的表现行为正常吗?
一些原始反射被用来作为检测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关键检测指标,如果宝宝4个月前从未出现惊吓反射,应该及时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于安静、昏暗的环境中,可能导致惊吓反射没有机会呈现,影响医生判断。3~4个月前常常出现惊吓反射是其正在消退或抑制的过程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