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发烧一直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问题,但是小孩发烧家长头脑可不能跟着发热,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胡乱处理,应该首先弄明白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大多数发烧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而且以病毒为是最常见,象感冒、流感、麻疹、幼儿急疹等,其次是细菌感染,象扁桃腺炎、腥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有些也有发热,如疟疾、黑热病等,但比较少见;非感染性发热有中署、脱水、白血病、肿瘤、食烧、外伤或手术后等;还有些散热障碍的疾病,当然有时不易区别,但把情况弄清后,才可以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发烧分三阶段,并非一发烧就要吃退烧药或用塞剂。打颤期要注意保暖,若孩子发烧超过摄氏38.5℃时,才可用退烧药或塞剂,且须注意药量,发烧期间应多喝水、穿著宽松衣物,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散热,如温水擦拭身体、使用冰枕或水枕等降温。退热期则应让孩子多喝水,避免水分流失过多导致脱水。小儿发烧使用退烧药,必须注意药量,若过量,小儿会出现疲倦、恶心、呕吐或黄疸等症状,严重可能会导致急性肝中毒或肝衰竭,容易拉肚子的小朋友也不可使用塞剂,避免刺激直肠或肛门。小儿发烧居家照顾的正确处理方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般在三天左右可缓解不适症状及退烧,若家长发现孩子反覆发烧或高烧不退,超过三天,而且小儿不太活泼,如出现疲倦、四肢无力、嗜睡等,应尽快送医。
那么居家小孩发烧到底怎么办,先了解发烧原因,退烧应注意药量。若自行购买退烧药,最好先咨询医生怎么用药以及用多少药。比如小儿的退烧药美林、百服宁、瑞之清等退烧药,家长一定要谨遵医嘱用药,切记关心则乱的胡滥用药。塞剂药品容易拉肚子的小儿不要用,不少家长在孩子发高烧时除使用退烧药外,还会用塞剂。塞剂较退烧效药效果是要快点,但是一般体温在没有超过摄氏39℃建议不要用塞剂。因为塞剂容易刺激小朋友的直肠或肛门容易引起拉肚子,有易腹泻体质或肠胃不适的小朋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那么我们来看居家照顾的三个期间;
打颤期,症状:发抖,畏冷,手脚冰冷,打寒颤等情形。注意保暖。一般打颤期大概在半小时左右内体温度就会急剧上升,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怕冷、打寒颤等症状时应注意保暖,可让孩子多穿衣物或添加盖被保暖,使身体及手脚温暖,同时多喝温开水。此时不建议立即睡冰枕、水枕,或洗温水澡等,否则会让症状加剧。穿宽松棉质衣物无论身体发热或散热不良,都会使体温上升,体温在摄氏38.5℃时,可先让孩子穿含棉量高的透气宽松衣物,以利散热。此外,室内也应维持通风,室温保持在摄氏24℃左右最好。再用温水擦拭身体助散热,发热期时,家长可以温水擦拭孩子身体,水的温度在38度左右最好,它可以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并藉由水蒸气,达到出汗排热降温。还有就是睡冰枕利降温;退烧药是散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除退烧药外,可辅以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身体,也可让孩子睡冰枕、水枕降温,或使用退热贴,贴在额头、腋下、颈部等处,都对身体散热有帮助。
退热期,症状:体温下降、血管扩张、小朋友会有流汗、体力恢复及活动力慢慢恢复的情形。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买补充电解质的口服液或药品。退烧后因小朋友处于退热排汗时期,家长应经常帮孩子更换衣物,保持身体干爽,且可让孩子多喝温开水来帮助持续降温,或补充儿童专用电解质口服液或药品。以补充大量流失的身体水分及电解质,避免因水分流失而导致脱水。
后续观察期,体温超过摄氏38.5℃即是发烧,是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发炎的反应,而适度的发烧可强化身体的免疫系统,只要不是高烧不退,且孩子的活动力不受影响,持续观察约48~72小时即可,家长不用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