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也是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咽鼓管内的气体会进入中耳,也就是中耳内的气体与大气压平衡。咽鼓管堵塞时,鼓室气体减少,会形成负压。负压后,鼓膜黏膜内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会被生入中耳鼓室,形成分泌性中耳炎。那么,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有什么呢?
分泌性中耳炎可口服促排泄药物治疗,如桉树香橼肠溶软胶囊。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临床特征为中耳及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发病初期,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和耳痛。如果保守药物治疗没有效果,一般考虑选择骨膜穿刺抽吸。如果反复穿刺抽吸骨膜仍无效果,可选择骨膜置管术。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重点是积极消除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如慢性鼻窦炎、慢性鼻咽炎、复发性扁桃体炎、胃食管反流等。可用麻黄碱滴鼻液、生理盐水或海水冲洗鼻腔,促进纤毛运动和排泄功能,必要时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如果中耳有液体渗出,可以进行鼓膜穿刺抽吸。如果反复不愈,鼓膜穿刺不能完全吸收中耳分泌物,可以做鼓室切开术或鼓室造口术进行治疗。
总之,分泌性中耳炎在治疗方面,可以考虑桉叶柠檬山药肠溶软胶囊、欧龙麻滴剂等促排泄的药物。如果鼻腔通气良好,也可虑咽鼓管吹通疗法。保守治疗半个月后,如果没有改善,可考虑鼓膜穿刺吸出中耳腔积液,或者鼓膜置管,大概需要住院一周左右。在生活中,患者要多运动,避免感冒和鼻塞,以免加重患者中耳炎的症状,并保证耳道的清洁,避免鼓膜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