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被宠物抓伤后,由汉赛巴通体感染侵入人体,通常会出现“猫抓病”,起初的症状是被抓伤后的三至十日内在胳臂、手、头和头皮处出现水疱或小的肿块,通常会让人误解成蚊虫叮咬,实则被称为接种性伤口,由此侵入体内。
(一) 发病原因
汉赛巴通体为纤细、多形态的棒状小杆菌,约(0.3~1.0)μm×(0.6~3.0)μm大小,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是一种营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需氧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缓慢。汉赛巴通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跳蚤是猫群的传播媒介。人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而转移到人体,引起人体感染。
(二) 发病机制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源播散,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汉赛巴通体随猫蚤的粪便侵入人体破损的皮肤,继而感染淋巴结,汉赛巴通体的某些成分使机体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三) 病理生理
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肉芽肿样和化脓,包括淋巴结肉芽肿、淋巴结被膜增厚、淋巴结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结脓肿。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理反应则是血管增生。感染早期可通过电镜检查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发现多形性病原体。
(四) 发病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到10天,此后皮疹、局部淋巴结肿大(约2周后)相继出现。猫抓病的整个病程多在4个月以内,但健康携带者可带菌数月至数年甚至几十年。
1.局部症状 大多数患者自抓伤后约3~10天会出现原发性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环形红斑、疱疹、瘀斑、脓疱、结痂、荨麻疹等。多见于手足、前臂、小腿及颜面等处,一般持续约1~3周,个别可在1~2个月后才愈合。皮肤上仅可见纤细的、白色的纤维性瘢痕或结痂。在1~2个月中陆续会发生血管瘤病变,表现为0.5~2.0cm大小的皮肤小结节,可持续数月。
2.淋巴结症状 皮肤伤口愈合后继而出现淋巴结出现肿大,先是近端皮肤淋巴结肿大,依次见于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及耳部等处。大小约1~8cm,质中等硬度,边缘不整,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少数化脓。有自限性。
3.全身症状 主要表现有低热、头痛、寒战、全身乏力、不适、厌食、恶心或呕吐等。
4.眼部症状 猫抓病的眼部病变较少见,多发于儿童患者。以结膜炎、脉络膜炎、葡萄膜炎为主。常见的有:(1)帕里诺眼-腺综合征(Parinaud's oculoglandular syndrome,POGS) 不典型猫抓病的最常见形式。眼肉芽肿或耳前淋巴结病引起腮腺区域肿胀伴结合膜炎,出现结膜红肿、充血和有分泌物;(2)勒伯尔星状视网膜病(Leber stellate retinopathy) 出现视网膜血管炎、视力减退、视盘肿胀、星状斑形成,1~3月内视力恢复。
5.其他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 发生率较低,约2%。表现为脑炎、脑膜炎、脊神经根炎、视神经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等。(2)肝脏、脾脏症状 肉芽肿,腹部超声或CT扫描肝脏和(或)脾脏可见多个低回声、低密度区。
本病可根据患者猫狗接触、抓咬史,染色法、皮肤试验、血清试验检测出汉赛巴通体即可确诊。
猫抓病的病菌泛滥在夏季和冬季,一般不在人际之间传播,所以一旦被宠物抓伤后应立即处理,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