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专家表示,面对脑瘫的治疗,患儿家长们发现小孩发生脑瘫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疾病已经达到一定阶段。这个时候治疗的效果与早期发现的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相比有明显的落差。那么,小儿脑瘫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呢?
有的儿童出生后安静少动,哭声微弱或持续哭吵,有的儿童全身发硬,象小木偶,头背屈或头偏向一侧。而儿童长到1~3个月时,还会出现紧握拳,拇指内收,不注意看人,面部表情淡漠,俯卧位不能抬头;4~5个月时,眼睛不灵活,不会追视物件,不注意看人,表情呆板,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不主动伸手抓物或只用一只手抓物。
6个月后异常姿势明显如手仍握拳,足尖着地,双下肢交叉等,同时伴有明显的运动发育落后。早期症状对于儿童脑瘫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因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小儿脑瘫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脑瘫患儿由于未在早期发现,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如果能在6个月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部分的脑损伤儿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后,均能达到正常化或基本正常化。脑性瘫痪目前已经成为继小儿麻痹之后,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来讲,6个月是发现脑瘫的关键月龄。如果发现孩子身体存在异常姿势,如左右手不对称运动,手总是握拳,不会抓东西等时,家长应带孩子到专业医院检查,一旦发现有脑瘫的早期表现,请务必及早进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