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和诊断帕金森性痴呆病

发布时间:2014-04-18 19:46:14
危华玲副主任护师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帕金森性痴呆这种疾病,在几年以前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很少见的病症,但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重,而此病的主要发生人群就是中老年,所以此病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对此我们要多加重视此病。由于此病是一种慢性病症,所以发现比较慢,所以我们要对此病做好预防。

 帕金森病性痴呆 - 诊断

1.中老年缓慢起病,慢性病程。

2.精神症状出现在神经系统症状之后。

3.神经系统具有典型三大主征——运动减少且缓慢,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神经检查无锥体束征排除各种原因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即可诊断。

4.严重者出现痴呆勱。

鉴别诊断

1.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先有脑炎病史后出现运动不能——强直综合征。运动笨拙肌强直、震颤,但静止性震颤少见早在1920年欧洲发生“昏睡性脑炎”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病该病病因未明仅从临床流行病学和病理所见认为病毒性脑炎。主要病变以脑干中脑黑质损害为主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结节。临床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伴有阵发性眼动危象即发作性眼球固定任何方向,每次发作几分钟乃至几十分钟对症治疗可用金刚烷胺和苯海索等。多巴胺制剂疗效不佳。

2.关岛帕金森——痴呆综合征本病是20世纪40年代后,发生在西太平洋关岛的一种疾病多在中年人缓慢发病。一般先出现帕金森综合征伴有痴呆,继之出现肌萎缩侧索硬化。少数亦可先出现肌萎缩侧索硬化后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和痴呆。病理所见普遍性脑萎缩,黑质和蓝斑色泽变浅勱神经原纤维缠结见于黑质海马杏仁核和新皮质神经元。未见到老年斑和路易小体。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外源性环境因素致病,可能与食用苏铁树果实有关。近年提出与地区水土化学元素有关,尚未定论勱

3.药物诱发帕金森综合征主要见于抗精神病药物,如酚噻嗪类的奋乃静、氟奋乃静。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以及降压药利血平和钙离子拮抗剂桂利嗪、氟桂利嗪等;长期服用具有阻滞多巴胺D2受体作用者亦可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多以运动减少、缓慢、肌强直为主要症状静止状震颤少见病因明确停药后多数能自行缓解和恢复

4.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主要病理特点是基底节纹状体区、内囊丘脑半卵圆中心和脑桥等腔隙性梗死或小梗死病灶。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小卒中发作病史,锥体束和锥体外束症状相并发生或先后发生肢体乏力、运动减少缓慢肌强直或僵直多以下肢为重呈“小步步态”静止性震颤少见。同时多伴有下肢无力出现双侧或单侧锥体束征,病理反射阳性。有些病例有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最终出现性格改变,强哭强笑,认知障碍,痴呆等。病程呈阶梯式进展。头颅C

5.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也是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年龄50~77(64)岁病变主要在黑质和蓝斑,中脑神经核、齿状核和苍白球等。起病缓慢早期出现锥体外束症状运动减少、缓慢,静止性震颤少见肌僵直明显,姿势平衡障碍为临床所见之一即颈背肌躯干肌强直呈直立后伸位易向后倾倒。与身体前倾、屈曲前冲姿势相反。另一临床特征即核上性眼肌麻痹即眼球向上、下注视不能。病情缓慢进展相继出现认知障碍和视空间技能损害晚期发展为痴呆病程3~12(6或7)年多死于肺部感染早期左旋多巴制剂有一定疗效久用无效且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近年提出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剂治疗,效果有待观察。

通过上面的文章对帕金森性痴呆这种疾病的详细介绍,相信我们大家都对此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在某些方面会帮助我们发现和治疗此病,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老年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多加关注,关爱老年人等,这也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