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发生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能够给予生命所需的能量。如果糖不能进入细胞作为能量消耗掉,就会大量蓄积在血液中造成危害。
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失明、阳痿以及可能导致截肢的感染。
那么,糖尿病导致下肢血管堵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糖尿病的下肢血管堵塞主要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正常人的动脉壁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但是罹患糖尿病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也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那么,糖尿病对血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呢?
第一,动脉壁的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与血液中的高糖、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接触,产生损伤,激活炎症反应。
第二,高糖时,动脉壁的表面内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氧化增加,出现氧化应激,直接导致细胞的死亡和损伤。
第三,长期糖尿病后,从骨髓来源并流向外周血中的血管内皮组细胞数量减少,血管新生功能减弱,对血管损伤的修复能力减弱。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此外,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的影响与非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
正常的内皮细胞在维持凝血平衡方面很重要,除了作为阻止血栓形成和阻止血管活性物质接触平滑肌细胞的屏障外,内皮细胞还具有分泌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的舒张、收缩,抗血栓形成。糖尿病使动脉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损,触发了动脉内膜表明的炎症反应和游离脂肪酸的过度释放,血栓形成。在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年龄超过60岁,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往往就可能出现,如果再抽烟、合并高血压,其发病年龄还要提前;而非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往往要70岁以后才能出现。
2.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神经病变,神经病变的出现使疼痛的感觉变得迟钝,并使间歇性跛行更加少见。因为疼痛不明显,这样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毫无察觉地进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患者最终出现症状时,如夜间疼痛加重,或足部溃疡等,通常是严重潜在动脉疾病的晚期表现。
3.累及部位
糖尿病累及的下肢动脉以膝关节以下动脉为主,若抽烟、合并有高血压,膝关节以上的动脉也会受累;非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膝关节以上的大动脉。
4.临床检查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常合并明显的钙化,这样即使动脉狭窄很严重,常能扪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搏动,踝臂指数(ABI)常大于1.0,即出现假阴性。所以仅靠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检查、ABI的测定,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较易漏诊。而非糖尿病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时,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常减弱,ABI小于0.9。
5.治疗方法
对于非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非常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而糖尿病患者因为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在狭窄、闭塞动脉经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后3~6个月,出现再狭窄的比例很高;又因为钙化严重,单纯的球囊扩张、常规支架植入常难以凑效,往往需要斑块切割或激光消融装置,但后两者的价格都较昂贵。